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5405篇
科学研究   1036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462篇
综合类   272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289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幅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对舆论引导的作用不可低估,而能产生视觉冲击力的途径很多,譬如新鲜的拍摄内容,或者恰当的形式运用.  相似文献   
62.
画面语言: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面是电视新闻反映新闻事件最重要的手段和最主要的元素。一幅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精彩画面是电视新闻作品的精髓,而流畅、富于个性的画面语言有助于更艺术地、客观地反映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所处现场最具本质特征的动作流程。那么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表现力呢?  相似文献   
63.
广播媒体作为受众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和变化。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恢复广播广告后,广播广告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整体上来讲我国的广播广告不管从经营的理念还是具体的操作上来讲都还比较稚嫩。在传媒广告整体比例方面,广播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据调查显示,多年来广播广告占全国广告市场的份额不足10%。  相似文献   
64.
电视新闻,作为视觉化电视信息中的一种,又往往是一个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其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电视文化建构中是不言而喻的。新闻报道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台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乃至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本文试从提升报道效果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5.
镜头运动心理影晌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是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让观众了解大体的故事气氛.大远景则更适宜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或心胸开阔、意气风发;或苍茫悲凉、孤独无助的心理感触.人物出现在这种大远景中一般只见黑点,除了巨物的移动,其他都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66.
信息检索可视化的主流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视化主要是利用人的视觉来理解信息.人的视觉系统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据研究,人类70%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科学家们发现,视觉不仅是信息获取的手段,同时也是信息处理的手段.这种处理不是线性的,而是并行的处理过程.并行的处理过程在效率和方式上都比线性处理更优越.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因新闻采访报道侵犯他人隐私权而引发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尚未出台.保护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尽完善.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往往意见分歧较大。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首要原则。但是对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采访越深入.报道越真实、越具体,  相似文献   
68.
费力  杨鲜 《新闻前哨》2008,(11):49-51
2008年2月28日,楚天都市报进行了新一轮改版。新面孔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了头版图片的应用。大标题配以大图片,使图片成了版面上的视觉中心。  相似文献   
69.
摄像机的在场与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故事电影叙事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要隐藏起摄影机的存在,抹去叙事行为的痕迹,镜头内的人都假装摄像机是不存在的,仿佛不知道摄像机对着他们,影片凭借刺激的视觉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将观众带入银幕情境当中。①在过去的很长一段  相似文献   
70.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看一件事物,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事多年记者职业,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抱着司空见惯的心态,缺乏挖掘新闻的动力,缺少采写的激情,我们把这一毛病称作"记者的视觉疲劳".那么如何来医治这一病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