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925篇
科学研究   293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145篇
综合类   325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80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朱妍 《现代语文》2006,(5):78-79
鲁迅和沈从作为我国现代学大师,他们怀有兼济天下的信念,自觉抗制污浊的暗流,抵住黑暗的阀门,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寻求解救泱泱大国的妙药良方,伴随着五四“立人”意识逐渐成为学中的核心命题,他们也在探索促使人觉醒的途径,茫茫黑夜中扮演了思想启蒙的角色,他们在旷野中引吭高歌,营造出一幅幅壮美悲凉的风景图去普渡终生。但他们选择的切入点又有着差异,从不同的视野关照古老中国的人性,调拨独特的艺术体系勾勒出两种迥异的审美追求。《祝福》和《边城》以蕴义的凝重和结构的微妙显赫于坛,渗透出两位大师的风格趋向,以双元的维度言说启蒙性主题。  相似文献   
122.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123.
人性和狗性     
每到早晨,城里的狗们便牵着自己的主人出来遛弯——请注意,不是人牵狗,而是狗牵着人。狗在前面胡钻乱跑,人则屁颠屁颠地在后面跟头轱辘的东一头西一头的瞎窜,由人遛狗,变成狗遛人。见了电线杆或树,狗们就抬腿纵屁股地撒上一泡尿,有时候还要在大街上当众撅腚拉屎,大概它们在家里对着人拉屎拉惯了。  相似文献   
124.
教学理论的前提是教学理论得以确立的“灵魂”所在,其主要统摄人性、知识、目的和方法四个方面.其中,人的本质和人的形象是确立教学理论原点的首位要素和直观认识;不同的知识本质观和知识价值观影响教学理论依托的确立,而默会知识的提出以及知识载体的变化则拓展和发展了教学理论依托的确立;发展对目的的具体化和超越、目的与目标的区分以及目的内在的价值性牵涉教学理论旨归的确立;方法的适切性和艺术性是教学理论本然和应然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5.
沈、汪是师生,在创作上极易一脉相承,仅就《边城》和《受戒》来看,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美的追求,对人生命原色的崇拜,就颇具共同性。  相似文献   
126.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居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越来越渴望从艺术里获得精神解放和审美愉悦。艺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河南省新密市1999年承担《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以来,  相似文献   
128.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刑法学界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确立,而在我国刑法学界却仍旧为新鲜事物。期待可能性理论。从法理角度体现了“法不强人所难”的基本理念,从法律价值角度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是对人性的体谅与尊重。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将该理论予以借鉴。因为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情、理、法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刑法具体适用时凸现出的一些刑法疑难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9.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诗歌失宠、诗意荒芜、诗情枯竭的时代。看看权力的膨胀、金钱的横行、人性的堕落、世风的日下,觉得颇有道理。然而读了此,我们要说:错!人类只要有一天需要精神的家园,就不能抛弃诗歌。当人们为眼前利益发狂时,当高科技带来物质丰富同时也造成精神贫困时,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灵魂安慰曲。“诗是最后一道守备防线”,它要防备的是爱心的枯竭和人性的失落,特别是在人类面临巨大灾难时。于旭的《诗歌,抚慰美国人心头的创伤》以质朴的语言触及了这一话题,让我们如临其境地目睹了人类寻找诗意的当代版。  相似文献   
130.
人性是教育理论建构的根本起点。课程改革问题研究以人性为逻辑起点,通过"人性的冲突"视角进入现代性视域,探析出导致现代课程改革逻辑吊诡的原因。理性主义和主体认识论的合法化存在造成了启蒙理性的基本原理遭到批判与质疑,进而引发了现代性合法化的危机。基于对逻辑吊诡的原因阐释,我们需重新审视课程改革实践问题,反思课程改革中知识与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