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汪智星     
《小学青年教师》2007,(4S):F0002-F0002
主要业绩 江西省师德先进分子,上饶市优秀班主任。2003年5月,执教《草船借箭》先后荣获全市第一名和全国小语“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讨论大赛一等奖。2006年5月,执教《詹天佑》获江西省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二名);6月,执教《匆匆》获江西省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三名)。  相似文献   
92.
上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还沉浸在任贤齐《心太软》的歌声中,有几个学生嘴里还轻哼着:“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今天要上《詹天佑》一文,这篇课文可不能在这么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相似文献   
93.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94.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一青年优秀教师执教的《詹天佑》一课。在稍作铺垫后,老师就引导学生直奔难点:何谓“中部凿井法”?何谓“人”字形设计?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相关语段,而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随后又观看了老师精心制作的动画演示课件,最后又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图纸以加深认识。在老师的精心引导和启  相似文献   
95.
96.
《中国科技奖励》2004,(9):78-79
"詹天佑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1993年至今已开展了六届评奖活动获奖者分布在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科研、教育等铁道科技各条战线上有老一代科技专家,也有中青年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97.
[教学实录] 《詹天佑》第六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细心地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想想并说说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结果怎样。(学生默读思考) 生:因为青龙桥附近的坡度特别大,所以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结果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98.
《中国科技奖励》2005,(4):82-82
本刊讯:3月19日,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2004年)颁奖大会在京举行,评选结果揭晓。共评出19个获奖项目.其中包括房屋建筑3项、住宅小区2项、桥梁工程3项、隧道工程3项、公路工程4项、铁路工程1项、港口工程2项、市政工程1项。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颁奖大会,向19个工程颁发了奖牌.向91个获奖单位颁发詹天佑金像奖杯和证书。  相似文献   
99.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第二、第三段分别讲述了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种种创举 ,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由于课文所涉及的年代距今甚远 ,且篇幅长 ,学生学起来难度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如下预习表格 ,大胆采用“四解放”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得扎实 ,学得轻松。我想问我欣赏词语句子内容板书设计(也可合作设计 )我想说  一、解放空间———自查资料 ,填补空白由于时空距离 ,学生对中国昨天的落后挨打难以体会。在初学《詹天佑》时 ,会出现许多的不理解。如果…  相似文献   
100.
"新一代的文盲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为了不让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文盲,就必须让他们学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现时小学生当中,有部分还没有真正学会怎样去学习的。要改变学生不会学习的状况,教师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