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2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教育   286079篇
科学研究   6627篇
各国文化   556篇
体育   2356篇
综合类   3336篇
文化理论   872篇
信息传播   9549篇
  2024年   870篇
  2023年   3437篇
  2022年   2892篇
  2021年   4696篇
  2020年   5135篇
  2019年   6948篇
  2018年   3593篇
  2017年   6441篇
  2016年   7244篇
  2015年   8523篇
  2014年   20056篇
  2013年   18400篇
  2012年   20773篇
  2011年   28295篇
  2010年   23706篇
  2009年   20242篇
  2008年   21145篇
  2007年   14677篇
  2006年   16082篇
  2005年   15055篇
  2004年   21266篇
  2003年   14913篇
  2002年   9510篇
  2001年   6548篇
  2000年   6673篇
  1999年   746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中学写作课的重要任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激发想象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审美鉴赏力,采用没的情况提示,发挥想象力写作,采用纵横法,类似法,相反法,因果法等种种上方法,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3.
人活一口气     
按古代中医来说,气是人体内流动着的有营养的精微物质,是人的生命之本,气之不存,人则死亡。《庄子·知北游》中也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王充《论衡·自然》篇中也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从哲学上讲,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是有所为,是敢做敢为;所以我们常说志气,志在千里,志在四方,浩然之气就是这个意思。气是流动的,变化的,是能源,是动力,威力很大,气功就是这样的原理。所以古代高人特别注意养气,聚日月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当然,在封建专制时代,道德标准提倡忠君守节,而多轻气,人们的气受到了…  相似文献   
74.
审美教育是一种自由、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也正是如此,审美教育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魅力优势和独特效应。它常常在寓教  相似文献   
75.
管一 《语文知识》2002,(8):43-44
一、用词错误①“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纤维播送的。”(《短文两篇·敬畏生命》)(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以下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播送”的解释是:“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向外传送:播送音乐,播送大风降温消息。”“种子”不是“音乐”“消息”,“风”也不等于“有线电”“无线电”,所以,这“播送”无疑  相似文献   
76.
[原文]魏文侯①问狐卷子②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 “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③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④拘。兄贤不过舜,而象⑤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⑥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选自《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77.
《窦娥冤》(高四册,试验本,人教社中语室编著,1998年6月版)中,窦娥临刑前用四个典故引出的三桩誓愿,的确感天动地。这种手法也的确新奇。根据课文注解,其中三个典故都是极易理解的表冤屈的典故,惟独“望帝啼鹃”的解释无法明白它竟也是一个表冤屈的典故。  相似文献   
78.
79.
在中学教学中,语文、数学的标准答案没有更多选择的可能,作文中记叙着相同有意义的事,用僵化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叫他们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的个性在哪里?这不能不令人对现在的中学教育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0.
赵爱兵 《学语文》2002,(2):17-17
鲁迅的《祝福》是中学教材中传统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往往只注意讲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还有柳妈和作品中的“我”,而对作品中的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形象很少涉及,或者干脆不提。《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时,对之也是只字未提。笔者认为,作为中介入的卫老婆子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只是历来被忽视而已。其理田有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