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03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通过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对长勺之战的正确指挥,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诸葛亮的《出师表》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前文的主人公曹刿(一说即《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洙)是一介草民,后文的作者是丞相,地位迥然不同。然仔细品读,认真分析,再结合写作背景,就可以发现,在深层次上,《曹》文曹刿认为"肉食者"之"鄙"与《出》文诸葛亮的肺腑之言都是出自于对君主的担忧,都表现出忧国忧君的思想感情,真乃"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  相似文献   
22.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罗贯中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而塑造的千古英雄,文章运用审美意象的理论分析诸葛膏的感知性,想象性,悲剧性。  相似文献   
23.
“表”是古代实用文体,古书训“表”:“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文心雕龙·章表篇》说:“表以陈情”。作为臣子向皇帝陈述请求的文体,“表”有感情,有文采。《出师表》和《陈情表》情辞并茂,情尚诚信,辞尚精巧,这主要受文体特点、作者自身修养及时代背景的影响。一文体特点。表文读者是皇帝,写作目的是陈述请求。前者要求情信,即站在一定立场的真情。诸葛亮站在报先帝忠陛下的立场,是以国为重的真情;李密站在尽孝立场,是以孝为先的真情。后者决定辞巧,即讲言辞。诸葛亮追…  相似文献   
24.
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特征化艺术形象的典型-诸葛亮形象具有性格结构单纯性、性格稳定性、性格群体性特征。《三国演义》作者通过“略貌取神”的艺术手段塑造了诸葛亮“智、忠”形象,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5.
“王业不偏安”是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天下虽然三分,大一统观念则是民族的共识。诸葛亮正是受大一统观念的支配而伐曹魏,决不是“欲求三分”而“以攻为守”。“性能命通”的哲学信念是诸葛亮坚持伐魏的思想基础。从伐魏的客观条件出发怀疑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26.
模拟人     
李勇明 《课外生活》2011,(Z2):70-72
模拟人就是假人,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模特儿。模拟人并不神秘,古已有之,今更风行。请看下面这些有趣的记载。已假乱真我国古代巧匠偃师制造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模拟人,送到周穆王和他的嫔妃面前去献舞。这个假人颇为多情,对美女眨着眼睛,差一  相似文献   
27.
28.
淡泊如风     
淡泊常会让人想起不思进取或与世无争,其实淡泊是智者的成熟、愚者的借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淡泊才能心无羁绊,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纵观古今,凡淡泊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穷能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29.
想象作文,就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合理想象,创造出新的事物和形象,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想象作文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童话故事,运用拟人手法,把各种动植物或其他物品想象成人;二是故事新编,根据已有的故事,不改变故事人物,而以新的主题进行演绎或改变故事走向;三是续写、扩写,根据原文的结尾,通过想象进行续写,或丰富其细节等;四是畅想、幻想,如对未来的展望、设想或梦境等。由于想象作文中的事物和故事往往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因此更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30.
《初中生》2011,(5):30-32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