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3094篇
科学研究   429篇
各国文化   81篇
体育   208篇
综合类   224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120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623篇
  2013年   934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1332篇
  2010年   1135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1155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一、自读解惑。探索提升途径 不言而喻,新的课程改革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产生了一些新疑惑与问题。面临着困惑与迷茫,我的做法是: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读书释疑,读书解惑。  相似文献   
52.
傣文史书《勐果占壁及勐卯古代诸王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共有二十四种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地区占全省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自古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开拓着祖国西南边陲,创造了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包括历史  相似文献   
53.
54.
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哲学及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与“道”之间的承载关系一度成为文学以至社会发展的阻碍,因此一度成为怀疑、批判、消解的对象,“文以载道”更是被很多人看成文艺思想的槽粕。文学艺术本身追求形式的审美自由,但完全丢弃了对“道”的承载,文学艺术并不能获得得审美的绝对自由。文与道之间的紧张对峙关系应该作为一个历史现象,予以辨证的看待和分析,从而重新构建二者的和谐共处之关系。  相似文献   
55.
针对初中一些语文教师忽视自读课文教学的现象,强调要抓好自读课文的学习指导,并从预习、设计问题、赏析、创新等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6.
世界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时代的要求都赋予语文新的内涵,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利用语文阅读文教学这个领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笔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7.
所谓文眼,是指能够表现主题思想的语句,简言之,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如人眼一样的重要。古代散文名家都很重视“巧置文眼”。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所照映。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由此看出:巧设文眼,对文  相似文献   
58.
文言文中“偷、窃、盗、贼”的意义与现代文不同,且它们之间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往往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字的古义,结果造成大错。现就这几个  相似文献   
5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的日益渴求,作为文化工具和文化载体的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电视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并以其独特的渗透力强劲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正确把握电视文化的精神内核,有效释放电视文化的积极效能,最大限度地消解其负面影响,无疑是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观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0.
《学语文》2001年第6期所刊赵作俊《“江南草长”的“长”怎么读》一文(下称“赵文”),认为应读Zhang,并提出两点理由:“首先,读zhang,作动词用,取勃发生长意,具有动态感……读作chang,则为形容词,与‘短’相对,描写的只是一种静止不动、有形无神的景物,语意呆板乏味,表达效果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