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莫罗     
莫罗说:“我只相信我看不到和摸不到的东西。”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也说过:“我见不到的,看得更真切。”他们相信自己内心的幻想。19世纪末在欧洲开始盛行的象征主义与同时并存的印象主义写实风格的原则大相径庭。象征主义画派更强调感觉,反对理性,注重主观,忽视客观;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表现梦境、黑夜和病态,甚至歌颂死亡,在艺术上追求风格的荒诞境界。巴黎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居斯塔夫·莫洛、皮维斯·德·夏凡纳和奥迪隆·雷东,此外有挪威的蒙克等。可以说,从象征主义画派开始,世界现代艺术便真正地开始了。——编者  相似文献   
82.
从教法角度讲,传统课堂之所以"沉闷乏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点拨";课改新课堂之所以"生动活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调"点拨"。点拨,从表面看,是一种应用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雨中的猫》和《一小时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研究两者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相同的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挖掘其共同的主题: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幻灭。  相似文献   
84.
埃德加·爱伦·坡由于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诗歌运用的语言和比喻十分巧妙。他用心血培育出一株柯桠枝叶都长得恰到好处的诗美之树,迄今仍在阳光雨露下滋长;其不朽的生命力,也正是他诗意人生的写照。本文试从几首翻译的诗歌中,尝试对爱伦·坡的生命诗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5.
散文诗     
散文诗的定义不是很明确清晰。最严苛的看法是:散文诗不是散文,不是诗,而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比较中庸的看法是:散文诗不是散文,是诗歌,是没有严格形式要求的诗,没有格律,也不押韵。泰戈尔的诗歌(如《吉檀迦利》中的各个篇章)通常就称为散文诗,无论汉译与英译,都无格律,不押韵,只是频繁分段或分行。然而,据说在孟加拉文中这些散文诗是有格律的,作者亲自翻译成英语,才成了没有格律的散文诗。既然带个"诗"字,散文诗就必须具有诗歌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86.
王统照1925年发表的七幕话剧剧本《死后之胜利》讴歌了"爱"与"美"的思想及为"爱"与"美"献身的艺术家,暴露了黑暗的现实,鞭挞了假、恶、丑,也表现了爱情婚姻和个性解放等社会问题。它通过以现实主义为主,以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为辅的相协调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剧中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发展性格;通过不断的冲突和悬念达到高潮,形成递进式的上升结构。它的语言既有典雅精炼的传统风格,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它受到王尔德《莎乐美》的影响,但又避免了唯美主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对"爱"与"美"的表现太理性化。但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期,还是唯一的七幕写实浪漫象征悲剧,特别是它对演员表演神态的舞台指示的实践和理论是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7.
罗曼·雅各布森少年时期便在俄罗斯象征主义、法国象征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的诗歌和诗学浸染下,对诗学的"形式自律"语言观心有所属;后在赫列勃尼科夫、克鲁乔内赫以及马雅可夫斯基等未来主义者的熏陶下,他又变成了一位坚定的未来主义美学的实践者和辩护者,以诗歌创作和语言诗学研究的方式加入到那个时代激进的先锋话语中。比较其前后创作的三首诗歌,不难看出他超越"象征"迎向"未来"的轨迹。  相似文献   
88.
读马拉美     
斯特芳·马拉美(1842-1898),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散文家。1876年,马拉美发表的长诗《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马拉美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马拉美的诗歌幽晦而神秘,将世态的坎坷、变故变成了语言的柔韧飘逸的舞姿,将心灵的甘苦演变成天籁般的音韵意趣。同时,马拉美的诗包含多种象征含义,晦涩难懂,有着  相似文献   
89.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90.
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作为一种文学技巧,象征主义在波特的短篇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波特的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被背弃的老祖母》)中象征主义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象征主义对波特的影响,以及波特如何利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提高小说的表现力,从而使读者体会到象征主义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