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4 毫秒
61.
《左传》中记载了丰富的用诗行为,其中赋诗行为最具有独特性。赋诗作为一种公共交往的话语系统,具有深厚的礼乐文化渊源,其强烈的对话性期待着赋诗者与听诗者双方严肃的投入,以共同完成对话预期目标。赋诗行为既展现了一种俯仰揖让的悠然风度,同时也包藏着刀光剑影的危险,具有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意义。赋诗行为还暗含着某种神秘的意味,这使其成为时人预测未来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62.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砷和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坤和刘统勋不和,为了“大清事业”,乾隆便有心调和二人。  相似文献   
63.
兰殿君 《寻根》2001,(4):109-111
古代人墨客为他人属或赋诗作画,往往将对方馈赠的财物称作“润笔”。  相似文献   
64.
刘德鑫 《集邮博览》2001,(10):34-34
发行五角形邮票的国家不多,据笔所知仅有马耳他、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日本四个国家。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邯郸近代女作家李(丽 攵)英文赋诗词皆能,尤以诗为佳。她语言功力深厚、史感浓重,其诗雄迈刚健,且充满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与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风格上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66.
1959年初,已近八十岁高龄的史学大师陈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陈垣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并立即研究,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在这年1月28日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享誉中外的老一辈史学大师,坚守信仰追求真理,并在耄耋之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他的学生、史学家唐长孺赋诗祝贺老师入党:“八十争先树赤帜,频年知己效丹忠。后生翘首齐声贺,岭上花开澈骨红。”  相似文献   
67.
《左传》描写外交使臣优美传神的辞令令人称道。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左传》优美的外交辞令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春秋礼的要求、诗赋美文的影响、行人的出现及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68.
李小山 《语文知识》2012,(2):127-129
《〈左传〉赋诗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春秋《诗》学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把握了学术发展趋势,对《左传》赋诗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各国的赋诗活动、《诗》学风尚、文化意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与宏通的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69.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言××""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70.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通过“赋诗言志”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兴盛于春秋时期,传承千载,直到今天依旧发挥着它独特的外交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外交场合经常“赋诗言志”,彰显中国“诗赋外交”的魅力,可谓当代中国“诗赋外交”的典范.本文从外交风格、情感沟通、语言感染力、文化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其“赋诗言志”的外交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