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902篇
科学研究   13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80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渊源上既是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一种文体样式。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文体样式,体以诗、骚为源头,而又在韵文与散文、咏物与抒情等形式、内容层面存在区别,是一种介于诗骚与散文之间的文体样式,且更倾向于后者。体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随着抒情功能的凸显和体物功能的衰退,体走向了分化。  相似文献   
32.
刘书龙 《甘肃教育》2011,(20):81-81
“沧海一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比喻非常渺小。这一成语源自苏轼《前赤壁》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语。那么,该成语中的“粟”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工具书都把“沧海一粟”中的“粟”字解释为“谷子”或“米粒”,  相似文献   
33.
汉大是“大汉气泵”在文化上的体现,同时也是汉人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体制之宏大、容量之博大、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壮大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大的壮大之美。  相似文献   
34.
35.
当今社会发展中,"能"一词备受关注,予个体能量,使个体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学校需要给教师能,教师需要给学生能,传统式的"家长制"已不再受推崇,人们更期待的是自我效能感,是心理能带来的内在动机,能自我会带来正面影响,这也是社会各个方面以及学校管理中都需求的因素。  相似文献   
36.
高平陵之变结束了原来意义上的“七贤”林下之游 ,这时由嵇康、向秀、吕安三人结成的新的关系较前密切的集团可以称为“竹林后三贤”。三贤思想不尽相同 ,作风尤有差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嵇康、吕安被杀 ,从此向秀失图 ,被迫出仕 ,他的《思旧》彻底结束了文学史上的竹林时代  相似文献   
3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苏轼的作品有:词<念奴娇·赤肇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文<石钟山记><前赤壁>.  相似文献   
38.
1993年3月汉墓新出土的《神乌》出自下层知识分子之手,是根据民间故事形式改写而成的。从其产地历史上民间歌舞之盛、采用四言式早期民间韵语形式、以骚体结语来阐明主旨三方面,可以看出其民间故事的显明特征。《神乌》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民间故事的空白,同时也说明敦煌《燕子》一类的俗,是自有它的源头和传承系统的。它是民间禽兽杂的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39.
清代论提出了家的道德、学问、艺术修养与品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人品与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背反的,需要针对特定作家作品具体分析。强调“要作风雅之,先作风雅之人”,“的根柢工夫,不在内而在外”。在艺术修养方面,提出了“清秀、洒脱、庄雅、古致”四种审美品格,对古理论家姚鼐的“阳刚阴柔”之说,有所补充。研究清代人论“家的修养与作的品格”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学理论批评史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学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0.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闲情》是一篇奇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前人有爱情和比兴 即以美人比史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话。事实上,在《闲情》的一开始,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生出了一个个胆新奇的幻想,这就是著名的“十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的绝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荡以思虑”,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而“终归闲正”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不该作此玷污名声。《闲情》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