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赵树理小说的独特之处,不是其“口头与文字之间”的语言,或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的体式,而是它情节的流淌式和典型性,是它朴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它的理性色彩。这种情节样式和我国同时代的著名小说相似,更与西方小说相似,但又与它们不同。与什么都相像,又什么也不是,这正好就是它。这样的情节样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因而,赵树理小说的重要地位,无可推翻,也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2.
20世纪30-4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对解放区的文艺政策和文学思潮产生了很大影响,赵树理作为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之一,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他的创作从“拆除文学对大众的障碍”和“改造群众使他们能够接受新的宇宙观”两个方面实践了当时的新启蒙运动。其小说因而既响应了文艺大众化的政治要求,又延续了五四启蒙传统,因此,以新启蒙小说的名称命名赵树理的小说,是一个恰当的命名选择。  相似文献   
133.
当代文学史缺少土改题材的杰作也许是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同,比如美女加司谍的故事,这个曾经被封杀被批判的题材今天却在各大荧屏成了时髦的产品。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关土改题材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文学家丁玲有一篇作品叫《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家周立波写过一部小说《暴风骤雨》,还有一部农民作家赵树理的中篇小说《邪不压正》。这些都是写1948年之前土改的作品。如果我们把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34.
赵树理的小说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这种独特性不仅在于其小说外在形式上的民间性和通俗化,更在于赵树理本人一贯坚持的民间立场和精神上的个人性。龙其小说的语言包含着多种民间文化因素,试就语言的可听性、口语化、形象性、戏剧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5.
一字之妙     
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36.
孙犁与赵树理都是解放区的作家,都创作有关于婚姻题材的小说,但二人小说在结构及叙事风格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二人对于自我身份的体认不同、文学观念不同、作品接受对象的不同,这也造成了二人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37.
长期以来,学界对赵树理文学的评价颇具争议,其中涉及到几个有待厘清的基本问题。赵树理是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继承者,是一个主动选择了文摊文学家之路,去夺取农村封建文化阵地,为农民群体真诚写作的优秀作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革命经历使其创作与时代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作家坚守了文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8.
赵树理在20世纪文坛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成功既有某种"政治性"的因素,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产物,最主要的还是因其作品也相应地显现出它自身的重要价值,体现了赵树理站在广大农民立场上独立思考的可贵品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9.
4月5日至8日,我院师生排演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天桥剧场成功演出,受到了北京观众和媒体广泛好评和关注,热情的北京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来自赵树理家乡的老师和学生。连续四  相似文献   
140.
空间理论作为20世纪末新兴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其为研究文本中的空间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赵树理小说中的两个空间"村公所"和"村庙"从表层看是地理空间,但是通过空间批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话语权的位移,并从位移中看到话语和权力的关系,这种话语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空间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