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605篇
科学研究   137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38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2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61.
洪榴 《江苏教育》2015,(3):65+6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受到诸多新技术、新事物的影响。电子书包,作为其中一种新型的教学载体,以数字化大容量、互联网交互性等突出的性能与特点,超越了传统教材功能,改变着常规教学模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62.
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管理统计学要求在教学理念、教材编订、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等系列环节中实现管理与统计的密切融合与整合,但目前的管理统计学教学与实践中存在技术至上主义和管理原教旨主义两类误区或悖论,两类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侵蚀和消解了管理统计学课程的培养绩效.因此,必须要通过从理念到实践的系列重构实现超越既有误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3.
在《存在与虚无》中,“欠缺”作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关键用语,集结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对“欠缺”的阐释,萨特对他的虚无观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萨特认为“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虚无”的同义语。他用“欲望”、“超越”、“否定”和“自由”等表现形式对“欠缺”的含义作进一步哲学概念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4.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意见稿中,头条就是阳光入学,规定要求: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我想,除了解决不少学生就学远、就学难问题之外,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保障吧!既然如此,只要能够保障教育的公平,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打造家门口的最好学校呢?在我看来,最好的学校就是自由的学校,最好的评价就是家长的口碑,示  相似文献   
16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政统和道统相互博弈的社会,二者都希望将对方驯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下,代表道统的知识分子要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政治抱负,必定会遭遇诸多的现实壁垒。知识分子依据自己对于现实政治和后世名声的判断决定自己对于政治的用舍行藏和出处辞受,从而形成了自己对于政权的依附性,但是这种依附性不是没有限度的。正是在现实政权面前对于自己超越精神的坚持,使知识分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内在超越精神,从而使他们在遭遇政治挫折时能够有一方可以退守安宁的精神净土。  相似文献   
166.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7.
当前,小学科学课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概念,根据科学课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途径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并能够加以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概念。这里所说的科学概念,主要是小学科学课中包含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与技术科学相关的所有知识。既包括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事实现象的认识、理解,形成“知识性概念”,仅仅是一种初级层次的思维活动,还需要超越事实信息进行思维,获得重要的、可迁移的观念,形成解释,正确地看待自然,达到科学课的最终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168.
《集宁师专学报》2015,(3):31-34
伊勒特是扎根于蒙古族民族文化,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依托进行创作活动的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和散文中洋溢着浓浓的内蒙古地域气息,浸满了他对草原、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本文从伊勒特散文和诗歌出发,对伊勒特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阐释,并着重关注其诗歌中透露出的生态意识,旨在阐明伊勒特诗歌中的"真、善、美"品质和诗人悲天悯人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9.
“美学语法”为中西美学理论的对接问题引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借助美学命题逻辑结构与话语表述之间的张力可以超越语义层基本相同的指称意义,进入到语法层与逻辑层的深度不对等性之中。西方美学命题以“S是P”为基本例程,通过语法标记来表达本质判断、分类背景和知识质态中的逻辑关系。汉语通过有限的结构递系和二维的结构递归呈现多层动态套叠的逻辑形式,是一种包含命题“主谓”分析式但又不相等的更高层次的对称耦合结构,其所构筑的宇宙生命结构模式也是中国美学命题的逻辑基础与审美理想。中西美学命题对接中语法标记的转换以及逻辑结构的复敏有助于重新理解中西美学理论体系之间的合理关系,直面“言外之意”如何有效地运作于“传情达意”,不仅为西方美学理论如何调和感性经验和逻辑表述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也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0.
《传媒观察》2014,(6):64
正互联网思维,不是有互联网才会产生,而是借助互联网"开放、协作、分享"等特性,让它得以迅速传播正如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人民日报在上月26日的一篇《向互联网思维取"创新经"》中,对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解读。"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互联网思维并无权威的定义,一般的共识是,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