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51.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笔者从导入、跳读、精读和巩固四个环节阐述如何立足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分析了具体的操作模式,旨在探寻一种较为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2.
正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阅溃的一种能力新时期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呢?阅读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富有朝气。只有渎书,才能够得到人生必需的智慧。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的风味。读书可以寻求心灵愉悦,提高精  相似文献   
53.
一、研究的背景策略培训一直被认为具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内多所高校展开了对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的研究,但在中学教学中对此研究甚少。许多教师在阅读课  相似文献   
54.
周密 《四川教育》2015,(Z1):33-34
设计意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夜书所见》《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以"秋"为单元主题组合,教学本组课文后,可选择《画》《秋天的味道》《你一定会听见的》《小溪》《蓝色的海豚岛》等文章,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随作者去看、去听、去嗅、去尝、去触摸,在阅读、思考、想象、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完善概念图的过程中,唤醒多种感官,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在体会大自然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探秘写景方法的奇妙。  相似文献   
55.
赵艳霞 《考试周刊》2015,(10):74-75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是英语教学一个永恒的重难点。本文通过"The sounds of the world"这篇课文解说阅读课的学习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6.
英语的课文教学旨在通过规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包括扫读技能、跳读技能、精读技能和泛读技能。这些技能是在教师“设疑”和学生“解疑”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人文主义的语言教学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情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57.
怎样提高阅读效率?关键是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1.麻醉式阅读法对于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麻醉式阅读法。读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就像看武打录像一样,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与否均无所谓。如果说能有一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应突出速度,可采用浏览、跳读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读名著时千万不要用麻醉阅读法,否则会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读《红楼梦》,就会…  相似文献   
58.
大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大学生在学英语中和高中的英语课训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比较,要在英语基础知识.所以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9.
<正>随着英语要求的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成为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纵观中国的英语教学历程,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  相似文献   
60.
阅读是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的关键,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以及知识面的广泛程度等,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文化、艺术、宗教、军事、科技、政治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扩大词汇量、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1.把握阅读层次,深入分析第一,体裁和话题要略读。阅读理解的体材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的体裁,阅读方式和关注的要点不同,记叙文主要包括传记文和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