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辞格造词辨正——与任学良先生"修辞学造词法"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学良先生的<汉语造词法>提出了"修辞学造词法"并举出比喻借代式等8式,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疏漏之处,特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2.
炎陵本地话属于吉茶片赣语,其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关系较为复杂,但具有明显规律性特征,炎陵人掌握其对应规律进行方音辨正,学说普通话必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3.
关于明代状元丁显的生卒年《明史》等早期史料均未载,近年出现的一些纸质及网络文献却提供了不同说法,但都不是很可靠,文章结合古今各种说法进行辨析后,认为丁显生卒年应分别为公元1358年和公元1398年。  相似文献   
94.
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的思想,对于“05新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进教材进课堂”容易,“进大学生头脑”不易。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认知态度,学《庄子》把哲学思想体现于艺术形象,学于丹讲究教学艺术,学方永刚做党的路线若针政策的“政治翻译”。舍此,难以达到总书记“明显改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不可避免.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  相似文献   
96.
编校中物理符号应用的辨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前 《编辑学报》2007,19(1):37-38
符号在科技论文中的应用频率很高.有些同一符号可以分别代表量、单位及数学符号,而且有些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形体上极其相近,不易区分.在编辑工作中发现,这2个方面均频频出现符号的误用问题.提出了通过对物理符号进行归类和梳理,编制量符号归类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
僧人姚广孝是元末明初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参预"靖难之役",被称为"缁衣宰相"。北京现存许多重要文物都与他有关,其中由明成祖朱棣御制的《姚广孝神道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对明代政治史、宗教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文献记载讹误相传,明代以来的相关研究亦随之而误。本文利用现存碑刻进行比对校核,对前贤著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辨析与订正,希冀对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8.
孙晓磊 《文教资料》2011,(36):52-54
中华书局1962年版点校本《汉书》最为精善,但疏漏难免,今参校其它传世善本,结合有关资料,取点校本《汉书》10例讹误,通过讨论辨正,进行订讹。  相似文献   
99.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语文课本里的必读课文,由于时代原因,语言的运用都在变化。在古代,俗文学兴起以后,在从口头到书面的转述过程中,由于受方言以及文人随意写的影响,俗语让后人平添了许多的误解。在课文中的“托地”与“抄手”就是一例。本文结合原文,查阅典籍,做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0.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