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总要  相似文献   
82.
姚路丹 《中学物理》2012,(11):26-27
1惯性在电磁感应中的衍生 在运动学中,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物体惯性.惯性实质上就是物体自身与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对抗,当速度要变快,惯性就阻碍物体变快,当速度要变慢,惯性就阻碍物体变慢,它总想保持原先的状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质量是反映它能力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  相似文献   
83.
在中学阶段,凡涉及的弹簧都不考虑其质量,称之为轻弹簧,是一种常见的理想化物理模型。由于弹簧特性使得其与相连物体所组成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加之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的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现归类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是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在初中物理有多处涉及. (1)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相似文献   
85.
如果抽去审美的内容,那么,每4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会失去它的光彩,竞技就不会产生出辱撼人心的力量,更不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当竞技面向21世纪.走向未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深入地思考竞技发生的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新课程物理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中考评价中对STS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要应对这方面的考查,单纯靠做题目是不能解决问题,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习惯。例如注意观察衣食住行中的物理知识,关注交通、能源、医疗等方面的物理知识,积累素材,在此笔者略述一下有关STS试题的背景素材。  相似文献   
87.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88.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在空间上的累积是做功,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能量.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是冲量,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动量.当力是变力时,计算功和冲量要用力的平均值.即W=F·s I=F·t其中W=F·s中的F是F对位移的平均值,I=F·t中的F是F对时间的平均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89.
一、内容概述本讲名为力和运动,其实包含了物体的运动、力以及力和运动三章的主要内容.对于物体的运动部分:要求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选择参照物,并依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会画出和识别s-t或v-t图像: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对力的部分:要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对物体受力  相似文献   
90.
力与运动是初二物理下册的重点和难点,在苏教版中目前被安排在第九章,在学习压强和浮力之前讲解。原教材将其安排在最后一章,放在学习压强和浮力之后。章节顺序的调动说明学生只有在真正弄清力与运动的关系之后,才能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或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教者在本章教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