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77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00篇
体育   297篇
综合类   80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家庭教育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以传统的家庭教育内容为依据 ,阐述了相道教育、责任教育、磨难教育、移情教育等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现代家长必须改变观念、严以律己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科学教育孩子 ,使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使青少年一代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道教内丹术与中国传统气功的渊源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气功是在道教内丹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成,随着道教内丹术在社会上的广为传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气功各种分支的源头,对传统气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3.
风雨有知     
张立新 《湖北教育》2003,(12):63-6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番风雨多么温馨,多么惬意。风雨如诗,风雨如画。风调雨顺,是农人的诗情;斜风细雨,是渔人的画意;和风细雨,则是一道教书育人的优美风景。莫道风雨无情,其实风雨有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教师的眼中,这“好雨”便是教育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24.
赋翁 《武当》2000,(1):45-46
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道德经》,从哲理、阴阳、修身、治国等多方面阐述了道教教义,是道教的圣典,历来亦为气功家奉为圣典。  相似文献   
125.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幢憬,是神州儿女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顺应历史的潮流,党的十六大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使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时代最强音,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核心目标之一。道教作为在中国有数千年发展历史和深远广泛影响的本土宗教,无论从其教理教义教规的文化诉求,还是从其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在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伟大进程中,不仅拥有发挥积极作用、奉献传统才智的广阔空间,而且意义重大,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6.
剑父 《武当》2000,(7):65-66
早期道教 指汉末始创时期的道教。在道教史上,张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早期道教创教的道首多为东汉社会上层流行的黄老道信徒。他们承传黄老道的一些长生仙方,以《太平经》的教义向社会下层布道,在灾疫流行的年代以符水在民间治病禳灾却祸,发展成大规模的民众道教结社。  相似文献   
127.
孔德 《武当》2005,(6):39-41
[原文]女真之道,原与男子之工夫大不相同。男子之道贵在炼药,是以前段工夫逐一讲明。果能旦夕行之,虔心进步,使身中五脏之血皆返为气,自然化生。若真气潜生,将阴浊之体变为纯阳工夫,至此,方能用火行符,才与男子同等。若不分门别类,其工焉能有济?故男子先炼药,后炼形;女子先炼形,后炼药。因其体相攸分,故前后工夫差别。吾今立法教人,不得不分明指示,方使学者无亏。[注释]①女真:此称谓含二义,一义  相似文献   
128.
全真教是在宋辽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矗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9.
道教以天书神授,创教立说,为维护其神仙信仰,使用符策云篆等神秘的符号来表达其宗教思想。今在成都出土的北宋刘六一娘墓中一组镇墓碑,向大家展示了道教神秘的文字与咒语。本文通过其与道经内容的对照比较,确定刘六一娘镇墓碑的出处与内容,进一步阐释镇墓碑中天书云篆的汉字译文,揭示道教为维护信仰而创造的神秘面纱,分析道教斋醮仪式与当时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直观展示道教文化与民众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0.
狄光盛 《武当》2009,(4):48-48
魂 魂晚生于魄大约一周左右。魂为血之精华,所以说魂从血来。心肝脾各生一魂(心生血,肝藏血,脾纯血),所以有“三魂”之说。肝藏血,主疏泻,因此魂藏于肝,主要功能为纯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