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从现行民事立法分析,遗失物属于特定主体享有所有权的有主物,但是由于遗失这一法律事件的发生,所有人依法行使物上请求权的同时应向拾得者支付相应费用,拾得者在承担归还义务的同时也享有费用请求权,还可以基于失主的承诺获取报酬。在夸后的立法中,笔者认为应该确立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取得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32.
有关遗失物拾得制度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各国物权法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物权立法中,此制度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比较了古罗马法、意大利法、德国法等国家关于遗失物的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检讨我国该制度的立法现状,阐述了我国遗失物立法可以选择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33.
遗失物被拾得后,如何处理其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无人认领的拾得物归国家所有,不尽完善、合理,暴露出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本文认为,我国立法应确立拾得人有条件取得所有权制度,以完善遗失物拾得制度。  相似文献   
34.
家住沿海某市的张姓夫妇有一只宠物狗。这只宠物狗是张姓夫妇托人花费了昂贵的价钱买回来的,宠物狗十分可爱,被取名为“QQ”。 一天傍晚的时候,“QQ”跟家人出门去玩耍,后来却突然不见了。张姓夫妇焦急万分,在小区内外到处寻找。直到夜半时分,依然没有结果,于是他们连夜向派出所报了案,同时在当地最有影响的晚报上刊登了寻狗启事,表示将对“送还者酬谢1.5万元”。  相似文献   
35.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物权法草案,规定拾得人归还遗失物后有权获得保管费或报酬。这使遗失物拾得中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之间存在着的价值冲突显现了出来。本文通过对物权法草案中遗失物立法制度进行反思,并参照国外立法,对如何构建遗失物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6.
《物权法》关于国家所有权取得方式的规定,在征收制度的可操作性、无人认领遗失物的归属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国有土地收回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与不足。我们应当通过健全征收制度、确立拾得人有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制度以及妥善处理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国有土地收回问题来完善《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37.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我国民事立法在拾得遗失物方面支持并维护这一精神。文章从比较法角度,对遗失物拾得制度中遗失物拾得人是否享有报酬请求权这一问题的立法选择进行简要的梳理,并对物权法中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立法取向进行法理剖析。  相似文献   
38.
我国现有的关于遗失物的民事立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之进行重构.在未来的民事立法中,应确立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以及在无人认领时,拾得人可以附条件的取得遗失物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9.
《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理论界一般认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遗忘物以及埋藏物。但是,关于不动产、种类物、无形物以及非法财物能否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尚有争议。笔者试从研究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入手,对上述诸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0.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法学界一个重点的研究命题,近些年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5年我国《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的颁布,多项条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规定,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得以进一步的细化。然而我国善意取得制度在遗失物、盗赃物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认定标准上存在的不足,依然需要我们予以讨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