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个文学文本就是一连串语词的艺术组合.从语词的运用角度审视<儿女英雄传>,可以领略其文学语言的基本美学特征.<儿女英雄传>的语词特色突出体现在儿化词、四字格、重叠式、满语词的精心选用和巧妙组合上.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者史梦兰所著的《叠雅》作为一部专门研究重叠式复音词的雅书,是雅书中较为特别的一部,在辞书编纂史上具有突出的成就,其价值有待发掘。重叠式复音词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又叫重言、叠字,《叠雅》十三卷共收录3223条重叠式复音词,对之前诸雅的缺失遗漏可谓极大的补充。现对《叠雅》所收录的重叠式复音词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从构词类型、语法构成、表义情况等几方面对《叠雅》收录的重叠式复音词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3.
刘艳生 《文教资料》2013,(15):33-37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有两类:"轻音式动词重叠"和"重音式动词重叠"。"轻音式动词重叠"表减量,"重音式动词重叠"表增量。我们把"轻音式动词重叠"叫做"甲类重叠式",把"重音式动词重叠"叫做"乙类重叠式"。"甲类重叠式"和"乙类重叠式"看似毫不相关,然而我们认为从"乙类重叠式"到"甲类重叠式"源于认知心理学上的"图象——背衬"倒换。就AA式动词重叠式而言,"甲类重叠式"语义重心在左,表现为负向持续,中心与边缘结合紧密;"乙类重叠式"语义重心在右,表现为正向持续,中心与边缘结合不紧凑。在韵律节律上,"甲类重叠式"重叠部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弱化,"乙类重叠式"重叠部分弱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论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重叠式构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部分例词及其释义,运用对比、说明等方法论述了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重叠式的类型及其特点。论文的写作,旨在探讨方言的构词特点,因此,一些主要观点,如,对重叠式的界定、对音节重叠在构词中作用的认识以及ABB式形容词的分类等,与现代汉语中通行观点或定论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5.
功能变化型重叠式(见引言)有状态形容词倾向,其句法功能和表义特征都与状态形容词接近。功能变化型重叠式的状态形客词倾向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功能变化型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倾向的探讨,便于从总体上把握词语重叠的功能变化,还可以深化对重叠句法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万荣方言单音节亲属称谓词重叠式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曹金芳 《现代语文》2006,(12):58-59
汉语重叠式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形容词重叠式作为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具有类型多、表义丰富的特点,语法学界对此给予了较大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深入地探讨,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一些浅显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万事万物都有质和量的差别,程度是量的差别。程度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示法。胶州方言中表示强程度的手段主要有状态词法,前加程度标记法、后加程度标记法和重叠法三种。  相似文献   
20.
临猗方言的程度表示方式非常丰富,它可以通过附加式、重叠式、程度副词等形式来表达,其表达的意义、感情色彩等都比较独特.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简单谈谈临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