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诗学主张上,金克木坚持"纯诗"的诗歌理念,主要表现在对诗的本质、诗的形式、诗的思维等方面的纯诗化追求,注重诗歌内在的精纯品质,这些理论探索对"纯诗"的中国化移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同时,面对抗战爆发后所带来时代浪潮的巨变,金克木也表现出向现实性、大众化诗学靠拢的趋向,折射出中国"纯诗"发展的现实局限与困境。  相似文献   
12.
北大旁听记     
正经过近20年的北大"偷学",我终于熬成了学者,出版了著作,成就了事业。回首往事,倍感温暖。但愿北大的"偷听"传统,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北大旁听传统,由来已久。毛泽东、瞿秋白、冯雪峰、沈从文、申寿生、杨沫、柔石、李苦禅、金克木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北大旁听过。岁月飞逝,我在北大"偷听",转眼已近20年。在这里,回首我与张岱年、许智宏、厉以宁三位北大名教授的故事,以示感恩,并纪念我在北大的旁听岁月。1996年年初到北大不久,我在三角地商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诗的王国里,情诗是较为受人注目并富有感染力的一支。金克木的情诗有一份现代的美丽,构思奇绝,将感情化为意象,使用原型模式,是真与美的统一。以其清澈流丽的品格和内在蕴藉的风度定格了少年情怀的单纯、明净,成为一种咏叹。  相似文献   
14.
<正>金克木曾专门写过一篇他与图书馆往事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平生有很多良师益友,但使我最感受益的不是人,而是从前的图书馆。"1930年,刚满18岁的金克木离开家乡,经上海,由海道到达中国的文化中心北平。然而事不如愿。要上大学,首先需要中学文凭,金克木显然没有。他的老乡告诉他,可以先到中学里的高中三年级插班,弄个高中毕业文凭,然后再考大学。这个建议虽好,但当插班生也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基础,一部《怎样写作》的阅读,一定能给青年教师留下深刻印象。教学研究是一件谨慎的事,夯实的"地基"工作不能草草而过。在此,我再推荐一部重量级、实用型的基础理论书籍——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我以为这本书是让大家在作文教学上少走弯路、贴近真理的明灯,仿佛一个抓手,一条线  相似文献   
16.
金克木晚年创作的散文不仅数量多。质最高,而且思维方式独特。他的文章力克中国人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习惯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纵横比附、予以贯通。笔者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之为“会通”。本文从打破时空界限这一角度切人,对金克木的会通思维模式进行梳理,从而使读者认识到金克木散文中的广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7.
徐迟比我小两岁,30年代初期,我们都向《现代》杂志投新诗稿。主编施蛰存先生来信介绍,徐迟正在燕京大学借读,从郊外来城内和我见面。以后他南下回东吴大学,做了几年通信朋友。  相似文献   
18.
金克木运用古典意象在抒情空间里凝结了现代人的感触,使抒情具有客观化的意味,提炼出精致深婉的诗情,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共鸣,具有舒缓的韵律美.他主张情知合一,以简约追求丰富,以有限追求无限,营造出悠远深微的诗境.  相似文献   
19.
20.
正对"校长讲话",有些人心中不无成见,认为它已然形同鸡肋。然而,杜菲菲、周序老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通过翔实的论证,说明了校长讲话的必要性与意义。一、校长讲话:尴尬的独白?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开学典礼"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的入学仪式。它穿过历史的岁月,走到21世纪的今天,有了新的形式、新的内容,但"开学典礼"作为一种沿袭多年的仪式却一直保存了下来。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基本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