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8 毫秒
21.
在人物事物称谓中起着区别的作用“别白”性字词,标志着该事物相对于所属事类的特异之处.这些标志性特点,有助于对含有别白成份的词语做出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2.
发掘于1977年的明武清侯李伟夫妇合葬墓位于北京海淀区八里庄。李伟的棺椁已被盗掘,残存器物很少;其夫人王氏的棺椁虽朽坏但未被盗,出土器物较多,其中两件带铭文的银器尤为值得重视。一件为银盆,外底正中直行镌"慈寧宫",环行镌"大明万历壬午年御  相似文献   
23.
货币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物与等价凭证,既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顺利进行,也间接促进了沿线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文通过梳理粟特铭文钱币,能看到东西方文化对粟特地区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希腊、波斯式货币的使用,还是仿制唐式货币,均取决于粟特人商业贸易活动之需求。可以说,一段粟特货币史也就是一部微缩的丝路贸易发展史。  相似文献   
24.
商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的变化反映着当时社会宗教政治背景的演变。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随着有铭青铜器在祖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逐渐复杂多样,结构中含有献器者信息的铭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西周晚期礼制改革后"造器者+自作+器类"型铭文及媵器铭文数量逐渐增多。春秋中期以降,礼仪的重点转移至现世的礼仪集体之上,造器者自用型铭文占据核心地位。战国时期青铜铭文的社会功用下降,部分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25.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陇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洞、鸑鷟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
郭浩 《兰台世界》2014,(5):58-59
本文通过对三星堆青铜礼器以及青铜兵器的造型特点、纹饰特征、艺术风格的具体分析,得出夏代先民在青铜制造过程中对青铜礼器以及青铜兵器磅礴大气以及神秘诡谲的审美思维和风格。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三星堆青铜礼器以及青铜兵器的造型特点、纹饰特征、艺术风格的具体分析,得出夏代先民在青铜制造过程中对青铜礼器以及青铜兵器磅礴大气以及神秘诡谲的审美思维和风格。  相似文献   
28.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古称南康郡,隋改虔州,治赣。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又改名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从此赣州地名沿用至今。宋代在以汴河为中心的全国水运交通网中,大庾岭道成为联系岭南北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道路,赣州也成为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广东和福建的货物可以经赣州通过赣江进入长江向北运输。  相似文献   
29.
    
古人以水为镜,甲骨文"(?)"(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传说黄帝(PP2001—3,图1)发明铜镜,"帝会王母于王屋,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轩辕内传》)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两面圆形铜镜,其中一面素镜,另一面七角星纹镜,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至前1900年,为现存最古老的铜镜,  相似文献   
30.
孙立谋 《收藏》2012,(17):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这些题材铜镜反映了中国千余年来一统江山的治国策略,又表达了人们渴望借助于科举考试达到改变人生命运的欲望。成为承载科举历史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