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儒学作为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受小农经济的制约,从其本质上来说与现代性是背道而驰的。它在圣学的投影下,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对异质文化的拒斥和做了不恰当的裁剪,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现代化乃至现代性的接轨。  相似文献   
12.
本篇疑点主要有三:一是"附会"的实质;二是关于"体制"的理解;三是"扶阳"二句及"表里一体"的所指。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具有明确、独到的散文观。其文包含了道家智慧、“士”的意识的积极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文又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呈现出章法的附会美、内在的韵律美、语言的精炼美。  相似文献   
14.
以政治童谣为附会的看法延续两千余年,20世纪也未有突破,但这种诗歌文化现象反复出现,必有自己的规律。通过剖析、对比两则避世童谣,发现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童谣的灵验与否,实际和作谣者的政治判断能力有关,敏锐的政治分析使童谣应验,反之则害人误国,从而表明童谣是一种表达思想甚至谋略论断的特殊政治诗歌。  相似文献   
15.
理解"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要义,首先要强调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法律认同,其次是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三是社会认同、群众认同。历史上,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耳濡目染式中国化、迎合附会式中国化。新时期宗教中国化可采取以下措施:增强信教群众的宗教中国化认同感、强调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视具有正能量的教职人员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隐秀”论是探讨言意关系,在文字之外别开生面的典型经典文论。本文以“隐秀”论为中心,阐释乔叟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中“女修道院院长”相关文本的风格与文体构成,即:描述“女修道院院长”的文本具有“隐”的风格,而描述“教区牧师”的文本呈现“秀”的风格。“隐”、“秀”两者交相辉映不仅使文本具有“秘响旁通”的美学效果,还使其传达出更多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7.
僧璨是禅宗第三祖,上接慧可,下传道信,是宗派传法体系中至为重要的一环,但有关僧璨的事迹却无信史可征。唐道宣《续高僧传》中谈到慧可弟子时不言僧璨,且无“传衣付法”之说;唐代文人所撰碑记中所述禅宗法系又与俗说互有歧异。文献所记僧璨“不出文记”,而又有其所作《信心铭》流传至今。事实上僧璨的来历难以考实,而禅宗为了弘法的需要将之纳入本门谱系,其故事有一个逐渐修饰的过程,最后定型于唐中期后,呈现出明显的附会痕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是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伊斯兰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既缔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在文化上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又保留着自己独有的伊斯兰文化特点。伊斯兰教的中国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这一历程与佛教和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伊斯兰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研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9.
沈善增先生所著<孔子原来这么说>,自谓是一部"颠覆<论语>旧注的力作","由此引出了对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系的重新认识".实际上,沈善增先生(以下简称"著者")"颠覆"旧注的主要手法,是利用<论语>中某些关键词的多义性,以"回复本义"、"回到当时语境"的名义,"推陈出新",得出"全新的概念",从而"颠覆"旧注的"重大失误",然后再"揣摩语辞背后的不尽之意".必须指出,从辨析字义入手训释<论语>(其他古籍亦如此),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不过却不可借文字的多义性搞"拉郎配",从而节外生枝,弄出新的错误.<论语>的语言含蓄,往往意在言外,发掘其深层含义也是训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切忌附会,主观臆测,生出种种"莫须有"的有害纠缠.  相似文献   
20.
张华立 《视听界》2007,(5):110-110
在中国传统文化客厅里,娱乐是没有座位的,连侧身站立的地方都没有。即便有,也得“寓教于乐”:孔老二的手舞足蹈,那是得了周礼的真谛;潘金莲的凡三百和贾宝玉的吃胭脂,那是封建王朝灭亡的前兆;本来象征民族气数衰微的纯粹的娱乐品种京剧,也被好事者划到国粹里当宝贝,还声称要振兴……反正不附会社会价值,娱乐就是诲淫诲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