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3篇
教育   591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公共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本文从这一视角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划时代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浅谈他身上具备的"公共知识分子"性质。  相似文献   
52.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  相似文献   
53.
陈独秀是20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想大转变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现代化思想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乃至中国革命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期以来,对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研究和探讨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国内学术界对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研究状况,以期对学者们的继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进一步推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
55.
一、试卷评价1.命题原则。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体现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2013年海南省历史中考达标指导》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它是我省广大学子考试与复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胡绳晚年,以民粹主义问题为切入点,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所作的再评价,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中具有借鉴价值。在批判民粹主义问题上,陈独秀与毛泽东可说是殊途同归。陈独秀运用“二次革命”论批判民粹主义,而毛泽东所凭借的则是新民主主义论。这两个理论虽有原则区别,但在与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上却达成了共识。这是因为,二者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主张有间断的革命和最终的革命目标等方面,见解相似,结论相近。我们应从这一角度对陈之“二次革命”论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57.
陈独秀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力提倡国语教育;2、特别重视培养爱国心;3、主张收回被侵夺的教育权。  相似文献   
58.
陈独秀和吴虞是五四时期反孔排儒的健将。他们的反孔排儒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其产生的根源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状、化氛围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陈独秀和吴虞的反孔排儒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9.
中土小说出于稗官,意在善述故事;西洋小说起于神话,亦意在善述故事;这时候小说历史本没有什么区别。但西洋近代小说受了实证科学的方法之影响,变为专重善写人情一方面,善述故事一方面遂完全划归历史范围,这也是学术界底分工作用。  相似文献   
60.
操国胜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66-68,119
本文提出创新是陈独秀青年思想活的灵魂,创新主要体现有三:一是广大青年历史地承担着改造国家振兴中华之重任,不再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为已任;二是现代青年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要有身体健康、品质纯正优良,又要怀抱理想,服鹰社会主义,具有独立人格和服务社会的进取人生观;三是转变的基本途径,青年要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并接受洗礼,在实践中最终完成世界观的改造,这一思想对当代青年具有警示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