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862篇
科学研究   37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提出一类新的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可通过降阶法获和其通解,还给出实用的一系列推论。  相似文献   
12.
周邦彦的格律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来了种种的非议。本以北宋后期的时代和创作倾向为背景,结合词的发展及周邦彦的具体创作,阐述了清真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于艺术形式追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享受加分考生名单、录取结果要公示”,是高校招生要实现公开、公平与公正政策的表现之一。从公共政策和理性的视角审视,“加分降线投档”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政策,具有公共政策的特质,对教育行动具有导向作用;该政策也是人们充分运用理性的结果,既能体现工具理性,也虑及价值平衡问题,给价值理性留有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4.
邹捷中 《韶关大学学报》1992,13(1):0026-0030
本文首论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既要批判继承,又要发展创新;既不能抛弃,也不能固守,接着,从四个方面详细借鉴新诗的优点,探计旧体诗的发展取向:一要面对现实,拓宽题材领域,向火热的社会生活汲取诗情;二要深入生活,开拓思想意境,表现时代生活的本质和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三要革新语言,提炼现代语和口语入诗,更好地表现时代的特点;四要放宽格律,提介使用现代口语为准强的中华新诗韵,放宽平仄和对格律,使旧体诗走向更宽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格律,具有韵律和谐的美感,应当继承。但继承不等于固守,要使古典诗 词后继有人,必须放宽格律尺度,在革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词之源流,众说纷纭,概存有三,方宗归一,宜以兴起隋唐之说较符实际;与时俱进,传承有绪;流派纷呈,意格诸多;迭经反复,后继绵衍,中华瑰宝,永代弘扬。共四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本身的品性,不定型就是其已有或应有形式。当然,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绝端的自由”,而是有着审美控制力的自由。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应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相似文献   
19.
本全面梳理了甲骨“降”和“陟”的语义和用法,粗略显示了甲骨一对反义词的发展演变,并由此排除甲骨卜辞的一些疑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古典诗词的朗诵在语音问题的处理上至今莫衷一是的情况,提出要坚决运用普通话语音技巧朗诵古典诗词的基本观点。以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为例进行了语音设计,在提炼作品的主题和如何为朗诵而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确定一首诗诵朗词的基调,以及每一句的语音处理和特殊问题(诸如语音几个要素在古典诗词朗诵中的特殊运用、轻重音与平仄声的纠葛等)的解决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主张与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