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862篇
科学研究   37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解二次方程还要用到加、减、乘、除、乘方以外的另一种运算一开方.显然比解一次方程提高了一个层次。和过去解决二元方程组的问题一样,需要有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新思路,现在这个新的基本思路就是“降次”,将“二次”转化为“一次”。怎么降次,就仅仅是具体的方法问题了。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古代诗体繁富复杂,依次嬗递,各具特点,但格律化趋向是诗歌体式演进的主要特征,在诗体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时代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结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是它萌生衍化的因由。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英国诗歌的诗体八大类及其诗韵格律的四种类型,逐一作出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提取导波结构传播特性的数值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把Krylov子空间的模式缩减技术( Padé逼近/Lanczos分解)使用在紧凑格式频域有限差分法上, 把大的系统矩阵降阶为很小的系统矩阵,从而加速了矩阵的运算求解.通过对几种导波结构的分析及和其他方法的比较, 证明了这种新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95.
对于律诗与律绝这两种诗体,有人提出一种观点:律诗和律绝有着相同的渊源,律绝是在八行体律诗中截取四句而形成。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本着重分析了律诗与律绝的古诗律化过程,从构成格律规则上,谈两相同点;在对仗、内容等三方面再谈二不同点,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律诗与律绝。  相似文献   
996.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典范作品,世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旷代之作”。这首诗通过深秋登高所见秋江肃杀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老病孤独、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997.
龙千红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94-95,115
《春》是英国诗人托马斯·纳什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著名田园诗。本文从诗歌欣赏的角度,分析了该的格调、传递的信息以及在用韵、格律、意象、措辞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50年代,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十分活跃。回归中国诗歌传统,重建新诗格律,是这期间集中关注的诗学问题。本在系统梳理这期间有关新诗形式问题的几次重要讨论的基础上,对讨论中有关新诗格律问题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行列式的降阶定理,构造出n阶自相似方阵序列f_n(n=1,2,…),使得其行列式的值|f_1|,|f_2|,|f_3|,|f_4|…,|f_n|,…对应着Fibonacci数1,2,3,5,…,F_n,…  相似文献   
1000.
叶公超是活跃于 2 0世纪 30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 T· S·艾略特的传统观 ,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 ,叶公超认为新诗的格律一方面要“根据说话的节奏”,一方面要“切近情绪的性质”,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 ,他从节奏、和谐、对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诗观念上的混乱 ,促进新诗的形式建设有重要意义。叶公超研究至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种局面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