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清芝灵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芝灵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用高、低剂量的清芝灵灌胃,于实验后第3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处死大鼠后取肝脏称重,计算肝体重比例。结果:清芝灵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提高血清HDL-C含量(P<0.01);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清芝灵高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和肝体重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芝灵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12.
油茶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逾两千年,现在世界上用其作为食用油料树种栽培的也只有中国。茶籽油的成分是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防止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大有好处。茶籽油可以加工成人造奶油、粉末油、色拉油、起酥油及人造蛋黄酱等。茶籽油还可用于化妆品、毛纺洗涤、机械润滑和防锈以及医药等领域。本文对茶籽油在化学成份、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茶籽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逾两千年,现在世界上用其作为食用油料树种栽培的也只有中国.茶籽油的成分是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防止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大有好处.茶籽油可以加工成人造奶油、粉末油、色拉油、起酥油及人造蛋黄酱等.茶籽油还可用于化妆品、毛纺洗涤、机械润滑和防锈以及医药等领域.本文对茶籽油在化学成份、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陈远 《今日科苑》2009,(15):93-93
夏季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这其实是浪费。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  相似文献   
15.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起内蒙古,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的草原奇观,博大的绿色摇篮,孕育了一个被称之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寒来暑往,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医药学体系,涌现了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富贵病”变得越来越流行,不少人都有高血脂的问题。是不是血脂高了,就不能吃富含脂肪的“荤食”了?其实不然,很多鱼类中所含的脂肪,不但不会升高血脂,反而还是降血脂的“能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脂血症又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找高效无毒的降血脂药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主要降血脂药物成分和功效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对灰树花菌丝体进行提取纯化,得到菌丝体多糖。通过Sephadex G200柱层析图谱分析,证明灰树花菌丝体多糖为均一组分。通过小鼠降血脂实验研究,菌丝体多糖对小鼠血脂的具有明显调节作用。高血脂症模型小鼠在实验条件下给药剂量为50 mg/(kg · d)时可达到治愈的程度。灰树花菌丝体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琳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27-128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人膳食结构产生比较大的变化,高脂血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为了解消费者的保健意识、对高脂血症和降脂保健品的认知情况,了解购买降血脂保健品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我们在泉州市进行了消费者调查。以期对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20世纪80年代上市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他汀类药物还统治着全球降胆固醇药物市场.自2006年以来,仅阿托伐他汀的销售额就突破百亿美元,是全球销量最高的降血脂药物.随着生物技术、酶工程的持续发展,生物催化已成为手性药物制造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酶法不对称合成和化学-酶法组合催化在阿托伐他汀手性药效基团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各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