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979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57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在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最崇敬的教育界人物有两位:一位是前苏联的苏夫子(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中国式称呼);一位是咱中国的陶夫子(陶行知)。今年10月18日,是陶夫子120周年诞辰,《教育文汇》编辑部向我约稿,谨撰此文,以表达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老陶子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心。  相似文献   
82.
陶行知先生的生本思想在学生观上的"生可为师"论 要以生为本,"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就必须确立"生可为师"的学生观。1929年,在讲到乡村师范教师的职责时,陶行知先生说:"必须向儿童需要折腰。儿童是诸位的总指导,我们只是儿童的助手。"1931年,在讲到师范生与所教的小朋友的关系时,陶先生说:"师范生应当拜小朋友做师傅……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  相似文献   
83.
老师们,当我们悠闲地读着报纸,当我们随意拿起手机发几个短信,当我们醉心于时尚杂志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了一个语言学习的环境中了呢?语文其实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84.
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所以对其终极价值的思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陶行知先生说过:做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们崇拜什么样的学生呢?我们拿什么来衡量一名学生成功与否呢?  相似文献   
85.
对于班级管理中后进生转化,我不由想起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写一个“爱”字,而不是“恨”字。这句话对于班主任做好后进生转化大有裨益。通过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6.
陶先生去世近60年了,至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忘记他,还在学习他,宣传他。在重庆、在安徽、在北京……大有人在。这是他崇高的声望和伟大的人格使然。  相似文献   
87.
陶行知先生既是个教育家,又是个诗人。他在办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待教”,其内容涉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鲜明地突出“真善美”。“待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在今天仍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88.
《重庆陶研文史》2006,(3):21-22
陪都各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于昨日上午九时半,在沧白纪念堂举行。到各民主化教育团体机关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大会主席团主席为重庆行辕刘秘书长寿朋,主祭为邓初民,陪祭有吴玉章、许德珩、黄墨涵、黄次成、沈起予、马侣贤、徐鸿涛等。大会在奏哀乐中开始,主祭人献香、献花,彭松读祭后,全场向死遗像致敬默哀,群情悲痛,有哭出了声来的。默哀毕,当由主席刘寿朋致词说:“从今天参加大会人数的踊跃,可以看到陶先生的伟大,因为陶先生是一个为社会教育始终奋斗不懈的人。陶先生的死,无疑是国家民族和教育界的损失,希望大家担负起陶先生未竞的事业,则他的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89.
90.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各级学校正在落实以创新为主的素质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创造,非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多种途径,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各种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