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87篇
科学研究   14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正法理,法之理也。简单地说,就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显然,这种理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理",也不是"常理之中,情理之内"的"理",而是获得最广泛社会认同的法之"理性"。依据这种"理性"行事,便可得到社会成员最广泛的认同和最相对公平的正义。面对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人心浮燥,自媒体时代"人人拥有麦克风"、众声喧哗的传媒生态,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守客观、冷静、理性的底线思维,多从法理上考量事物,让新闻报道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经得起现实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一、"献爱心"莫伤穷人自尊心,更不能侵犯穷人肖像权和隐私权  相似文献   
92.
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享受了许多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社会公共资源,使得其自身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密切关联。一方面,公众有知晓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公众人物也有其隐私权。但是,基于相关新闻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因此,属于公众人物隐私的界定存在模糊和争议区域,从而导致公权和私权产生冲突。面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新闻报道权)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当今"娱乐化时代"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普遍性社会现象和媒介议题。  相似文献   
93.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上的活动也随之增多,从而导致"网络世界"的产生。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后果,而且网络实名制自诞生起就充满争议,遭到各方的批评与抵制,因此就需要网络实名制这一制度对"网络世界"进行规范。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导致网络用户的网络隐私权在遭受侵犯时,不能很好寻求法律上的救济。对此,我国应完善立法,加强法制监督,同时要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94.
美国密歇根州Magnolia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于今年初开始使用网页日志(Web Logs),网页日志又称Blog。同时,该州Joppa中学的学生也通过使用网页日志与其它学校的学生交换信息。但是,该州的教育官员提出要限制Blog的使用。他们认为虽然Blog对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训练他们的判断性思考能力很有帮助,但Blog的内容难以管理,还涉及到了学生隐私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
96.
在现代化传媒时代,信息更趋多样化,也更加公开化,获取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因而,在新闻报道中,隐私权也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带给了媒体。新闻记者被送上被告席的事已屡见不鲜,媒体在侵权官司中遭遇尴尬。为了避免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媒体应强化法律意识,对涉及公民隐私权的报道要慎而又慎。  相似文献   
97.
暗访莫侵权     
暗访即隐性采访,《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出版)对其下的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 暗访可以采集到公开采访了解不到的新闻事实,是进行批评报道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对违纪行为和不良现象实施舆论监督,如果记者公开采访,亮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一般很难了解到事实真  相似文献   
98.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其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小莉的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同意的小莉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截至今年6月11日,在Google中,有关此篇报道的网页竟然高达8030项,至少50家网络媒体转载,其中45家挂有小莉的巨幅照片,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宫司,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99.
保护用户隐私 做到文明服务:浅谈E—mail用户隐私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元 《津图学刊》1997,(2):100-103
  相似文献   
100.
在当前地社会和生活之中,私人的隐私的保护一直都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由于个人的疏忽,经常都发生隐私泄露的情况,这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在我国现行的立法体系当中,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这极大不利于对公民隐私权全面、充分的保护。国家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来维护国民的隐私权不受损害,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隐私权地相关概念做出诠释,并结合目前私人隐私权地法律保护所存在地问题,对于如何用法律来保护隐私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