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明代文学雅俗之论主要在诗论和曲论两个维面上展开。从诗学雅俗之论而言,明人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去俗崇雅予以细致探讨;二是对雅俗的具体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论题予以考察;三是出现了对雅俗之论予以消解的论说。从曲学雅俗之论而言,明人主要对戏曲用俗予以大力肯定,对戏曲雅俗的相成相生予以较深入的探讨。上述两个维面,为清代文学雅俗论的进一步展开、深化与成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32.
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可以用来驱暑纳凉,而且还被文人骚客所喜欢,题诗作画其上,使其具备了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该文不仅考究了扇子的起源,而且还从雅俗两方面分析了扇子文化,从而使我们加深了对扇子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
从语言上看,诗到词、曲的变化是:由典雅到通俗;由庄语到绮语到谐辞;由齐言到杂言;由写意到叙事。这种嬗变反映出古代文学由追求功利到追求审美;由尚雅到尚俗;由抒情写意到叙事写人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4.
元曲雅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人们称为“通俗文学”的元曲,无论是从其题材、内容和人物方面来看,还是从其风格流派、语言特色来看,都是有雅有俗,雅俗兼备的,而不仅仅只是通俗。我们应该比较地、辩证地看待元曲中的雅和俗。与诗、词比较而言,元曲显然要通俗一些,但与诗、词依然有雅有俗一样,元曲也是既有俗又有雅的。在元曲中,散曲比杂剧更雅,杂剧比散曲更俗。在杂剧中,曲词比宾白更雅,宾白比曲词更俗。但无论是散曲或是杂剧,无论是曲词或是宾白,它们也都是有雅有俗的  相似文献   
35.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关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引发了对于雅俗文学界限、内涵、价值和评价体系的重新思考.传统的"雅俗对立"观在理论批评、创作实践、语境转换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摒弃扬雅抑俗的传统观念,以互动共生的整体观来考察文学系统,是当代文学格局的必然性变动.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行,中考试题愈加新颖和开放,愈加注重创新和应用.有关实数运算的创新题型更是新颖别致,视点独特,颇具魅力,成为中考试题中的朵朵奇葩.现采撷几束予以赏析,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37.
《商州又录》这一篇长散文是贾平凹1984年写下的,后来被选人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一书。《商州又录》作为名著,人们对它的研究有许多。本文仅从雅与俗这个角度,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讨论语体的语言属性,认为语体应从其语言的交际性上来定义,它是人们说话交际时标识说者与听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文章提出语体必两极对立而后成存的理论,并认为正式与非正式(书面体/口语体)、典雅与便俗(文雅体/白话体)是构成语体的两对基本范畴。相互对立的语体不仅各具自身的词汇与句法(语体语法),同时也是创造文体风格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39.
张恨水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继承改良现代大众通俗文学,实现通俗小说现代化,延续并拓展了章回小说的生命。他在现代大众通俗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言情模式的突破和人物心理的深度延伸性方面都作了开创性的革新,为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奏出了绝响。  相似文献   
40.
根据媒介的发展演变,文学传播分别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大众传播四个阶段。雅俗文学的区分始于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革命性的重大事件。宋代印刷术的发明对雅俗文学的发展态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传播时代,传播具有无以伦比的传播数量、速度和范围优势。同时,由于大众媒介的产业化特征,使它以捕获尽可能多的受众,以满足大多数人的信息需要作为自己的另一显要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大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