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31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运用计算机,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所造成的一些不利问题,计算机能自然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基础知识与社会信息的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发现的结合,发挥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2.
蒋宪礼 《中国教师》2011,(Z1):134-134
<正>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其具有形声兼备、化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等突出特点,故而应用日益广泛,其功能也不断地得到扩展和延伸,在更新教法、引导学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教媒体正以其风姿多彩的不凡魅力,越来  相似文献   
13.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七百多年前,茶就已经在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被发现,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茶从古老文化中的医学价值脱离出来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茶从一件简单的事物扩展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处世之道,一种哲学思想。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由茶这个载体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内涵,茶与佛、道相通,与儒学思想相联系。中国的茶之道中饱含了"、美"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老子曰:"归根曰,曰复命",一杯茶,一缕茶烟,饮茶需心平气,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清净、安逸,饮茶人的心灵与茶合二为一;佛家思想讲求"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缪可言 《辅导员》2014,(Z1):86-87
正时间:盛夏时分地点:花果山人物:石猴,老猴子,领头猴,小猴子,猴甲、乙、丙、丁【从仙石里蹦出来的石猴凭着超凡的交际能力,顺利地融入了猴群,这不,这天天气炎热,石猴又跟着大家戏水去了。】众猴:(欢乐)瞧这水,又凉爽又干净,正适合我们避暑。这小涧,很安咧!不知此地叫什么名儿?  相似文献   
15.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尤其是选入中学课本的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极富美学价值。诗词教学对于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励他们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诗词是激情与想象的艺术。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  相似文献   
16.
正"由心生",人定而能,而能安,安而能思,思而能慧。低年级的学生共同特点就是"天生好动",如何让他们从"天性动"中提炼出"内心"的品质并养成习惯,让"恬"文化成为班级文化?我一直在心探索着......一、潜心学习(一)朗朗书声,美妙晨读孩子们初入学时,早晨来学校后,大部分不是在教室里大声喧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要开发情境习材、开发实践素材、开发习题素材,从而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热闹的现状,提出要追求语文课堂"界"的主张,强调语文课堂要重视"读"、"思"、"写"、"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堂结构的研究与改革。凡进行教学改革的人,大多从课堂结构着手。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的教法与学法,和谐的动递进,明显的教学效果,这则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品茶养心     
文伯 《健身科学》2011,(8):18-19
人在工作忙碌之后,生活的余暇之时,端起茶杯细啜漫品。当茶汤地浸润人们的心田时,人的心灵就在虚中得到净化,精神也就在虚中得到升华,可以尽享怡然自得的人生之乐。由此看来,品茶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生活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和品质的涵养。我们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