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4631篇
科学研究   514篇
各国文化   109篇
体育   352篇
综合类   234篇
文化理论   81篇
信息传播   7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武术美育是中国式具身美育最为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身心交互影响的体验性美育,强调身体-主体的自我塑造与自我培育。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与阐发武术势的身道逻辑及当代美育启示。研究指出:“势”的身道逻辑体现在“势”之基、“势”之筑、“势”之动、“势”之壮、“势”之合等5个阶段,是“可见的”身体之形与“不可见的”身体之能的和合过程。虽然它们各有侧重,但都属于身体-主体自我关怀的美育实践。武术“势”的身道逻辑主要有以意生势、以象取势、以势体道等3个维度,分别指向身体认知的“本体论”遵循,显微之间的“动力学”基础,下学上达的“方法学”路径。建立联觉体验的认知理念,超越视觉之困的美育实践;建立见微知著的传习模式,夯实身教为先的美育方法;滋养怡情养性的生命精神,开显身心合一的美育理念将是开显武术美育的主要路径启示。对“势”所蕴有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身道逻辑进行深入理解与把握,既是一种对超越视觉性与回归联觉性的美育自觉,更是对这种以联觉而建立的身心合一美育观的深度体现。  相似文献   
992.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以先秦“言意之辩”为切入点、勾勒中国古代语言哲学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由此凸显出中国先秦哲学家们对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先秦的“名实之辩”主要是在认知领域讨论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言意之辩”则是在“名实之辩”基础上的思想上的转进,主要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人的关系,讨论问题的层次有两个:一是具体的语用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表意功能,二是在哲学层面,语言对于形而上问题能否把握,如果能,又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993.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的现象;第二,“夫羸德以与人遇,则失人和矣”之“羸德”,与“弱德”同义,指愚懦不毅之德;第三,从语义表达及其与故事情节的契合程度看,帛书“后说之壶”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这并不足以否定今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郭明生 《科教文汇》2010,(14):155-156,171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山水画进入到一个变动不居、审美取向各自标新立异的时期。其一",风筝不断线";其二,更为形式化;其三,呈现生活美与真实性;其四,在传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近30年的中国山水画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拓展还不够大胆;二是艺术倾向有脱离观众脱离现实之嫌。走向新山水,拥抱大众情,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的出路和应取的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995.
王秀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1-11,268
随着现代焦炉向大型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焦炉炉温控制和调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种基于反馈控制方式的新型自动加热系统在炼焦工艺中的应用实现了焦炉加热的优化控制。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施方案,并剖析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6.
由技入道——论中国武术之体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庄子为代表的技遒思想不仅作用于中国传统艺术门类,而且也鲜活地体现在武学思想之中.通过"技进乎道"经典艺术思想,中国武术逐步由技入艺,再由艺上升为道.在技艺演练的过程中,武术借助"忘"、"无"与"自然"等途径,实现了具象动作与抽象理念的完满结合.将体道思维纳入武术运思与演练方式的分析当中,进而还原以武演"道",以"道"入武的传统武学思维.这不仅揭示传统武学思想的特征与情貌,也给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根据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组织结构分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文章采用运动训练学理论与方法对跆拳道馆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探讨了跆拳道道馆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大众对跆拳道的学习兴趣、技术水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充满激情的道馆教学氛围,有技巧地进行教学训练,有效地提高会员的练习兴趣,从而增加道馆生源。  相似文献   
998.
道德与养生     
杨青 《武当》2010,(9):30-31
“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总根源。“道德”是指道本有的无欲、无贪、无私、无争的自然属性,要达到修炼高境界的层次,一切就要符合道之德,一切服从于道,本来道之德与道混为一体、形影相随、自然而成、无为而规。要效法天真、无欲、无贪、无私、无争道德属性,依据道法通过一定的逆返过程,古人称作修炼。  相似文献   
999.
<正>一、评而有"道"1.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学业评价的重要保障武长河: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业评价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把双刃剑,合理运用可以促进教学,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00.
吕耀文 《收藏》2010,(12):113-115
笔者曾在《石道之“石”》一文中探讨了石道之“石”的“真”“善”“美”,本篇来谈谈石道之“道”。 赏石主体的审美之“心”,即石道之“道”是在生活审美、自然审美以及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于整个赏石审美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