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9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针对初、盛唐以来颓靡的文风,他提出写作古文要学习先秦两汉之文,尤其是要学《史记》。《张中丞传后叙》是韩作中深得司马迁神髓之作。本文从《张中丞传后叙》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两个方面来探究韩文对《史记》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2.
肖虹 《兰台世界》2009,(12):58-59
一千多年前韩愈的举荐文书中所展示出的道理的阐释、情感的表达还有微妙语气的使用等写作手法上特征明显,具有一定技巧性,这对当今的举荐信等类似文本的写作存在着相应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本分析基础上试图作出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113.
《论语笔解》是韩愈、李翱对《论语》的新解,今人研究甚少,忽视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韩、李以心解经、神化孔子和改动经文的经学思想标志着真正开启了宋学,也表明了中国解释学的转向。二者的经学思想的建构对今天理论上的综合创新,复兴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4.
韩愈碑志文在碑志类文体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它革新了刘勰以蔡邕碑志文为审美典范的风格范式。其创新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制多变、刻画生动,情感表现上爱憎分明、自然坦率以及以文倡儒、攘斥佛老的新文道观。韩愈碑志文开创的新的审美范式对于后世欧阳修、苏轼、茅坤及桐城派文论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孙苑 《语文天地》2010,(9):11-12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佳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辎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相似文献   
116.
韩愈的诗歌总使人感觉有一种清新之气,充荡着一种"通变"思想.这也正是中唐诗文革新的实质所在.中唐文学革新运动的革新对象,主要是针对六朝诗歌、骈文和中唐前期的大历诗歌以及科举"时文"中所表现出的不良现象.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唐士人一方面对现实不满,另一方面也对李唐王朝的复兴充满憧憬.在积极推进政治改革的同时,他们也在努力进行着文坛改革,要求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要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7.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贡献在于,不仅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提出了明确有力的文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见于他写给友人、弟子的书信中,其主要内容有:阐述文、道关系,传授为文之法,品评后辈之文,批判时文之弊。  相似文献   
118.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贡献在于,不仅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提出了明确有力的文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见于他写给友人、弟子的书信中,其主要内容有:阐述文、道关系,传授为文之法,品评后辈之文,批判时文之弊。  相似文献   
119.
明初高榛编选的《唐诗品汇》“四唐”结合“九品”,辅以各种体裁,审音辨体,倡导“格调”,宗法盛唐,推尊李、杜。但因高榛不满于元稹、自居易的直露、通俗,及韩愈、孟郊、李商隐、杜牧、刘沧等的变化盛唐,而将诸家列入“正变”等品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20.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