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叶兵 《物理教师》2003,24(8):40-40
问题:在初中物理的声学中,常有这样的问题:人们判断碗或陶器的好坏,常用手敲敲,这是根据它所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来判断它的好坏的? 这类问题在各地的中考和全国竞赛试卷中都曾出现过,但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却有的说是“音调”,有的说是“音色”,那么,这到底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判断的呢?  相似文献   
52.
在藏传佛教音乐里寺院僧人诵经的音调是极赋有藏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它的产生必定有其遵循的基础和规律.藏传佛教音乐诵经音调具有宣叙性,接近于语言的音调,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寺院的领经师由他带领众喇嘛集体吟诵、唱诵相关的经文.领诵经文的经师常采用超低音的唱法,声调发音宏亮、低沉、穿透力强,并能产生一种肃穆、庄严浓厚、神圣的感觉,坐满几千人的大经堂每个角落都能清楚地听到领经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53.
对敲水瓶琴发声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敲瓶后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与吹瓶发声相似;第二种观点认为敲击时瓶身、水和瓶内空气都在振动,主要是瓶身的振动发声.这样确定的发声体,则可知盛水越多瓶身越不易振动,音调越低.上述两种解释的分歧在于发声体不同,音调的变化顺序不同.但实际上音调的变化顺序只有一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有一道题目,课本插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4.
"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所以中考试题命题情景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度适中,一些题注意了其他学科与声现象的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究性试题主要是: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乐音的三要素的探究.本章概念、规律较多,所以要注意多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本章应该知道一些常用的数据.如15℃  相似文献   
55.
“抢”爷爷     
这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去爷爷家吃饭。吃过饭,我对爷爷说":明天您和奶奶到我家去住好吗?"听我这么一说,三叔和姑姑也不甘示弱地说:"爸,明天到我家住……"就这样,抢爷爷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为了显示我这个孙子在爷爷心里的位置,我支出硬招":爷爷,您一定要去我家,否则……"我故意将"则"字的音调拉长,爷爷听了连连点头":好,好,去你家。"我高兴地站了起来,对旁边的姑姑和叔叔直伸舌头。  相似文献   
56.
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中探究了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书中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直尺完成这一实验,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动直尺,通过比较听到声音的音调的不同,从而得出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该实验利用了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完成实验,学生兴趣高昂,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实验中也发现利用这种方法,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小,能选择的音调范围不大,音调变化也不太明显。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这一实验,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57.
北京颂歌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人民非常向往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歌颂北京,歌颂我们的伟大祖国,词作家洪源和作曲家田光、傅晶创作了《北京颂歌》。这是一首音调清新、充满朝气、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歌曲。创作完成后,他们将歌  相似文献   
58.
一、当代筝乐作品中的特殊技法(一)摇指类1.多指摇:筝曲《秋望》(王中山曲)的尾声部分,运用的多指摇的演奏技法,再现了主旋律,将主旋律从单声部的旋律转化成为一个丰富且具有流动性的和声化的色彩带,达到了对主题形象和音乐形象的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2.双手摇指:《云岭音画》(王中山曲)第三段"恋歌"中创新性运用双手摇指的新技法,运用复调的结构,使旋律音调在两声部中表现出持久的长音效果,并运用西方音乐中的卡农的形式,旋律交织呼应,犹如一  相似文献   
59.
声学在物理中考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很难的题目,在考题中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和"控制噪音的途径"这四个方面出题.一、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综合利用例1.(2013年哈尔滨)下列有关声  相似文献   
60.
本文主要探讨了音乐与情感的同一性.详细阚述了动态音乐与人类基本情感的关系,音乐与审美的关系,音乐旋律与语言音调的美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