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7篇
  免费   10篇
教育   3246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26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克思异化理论由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由于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异化.  相似文献   
62.
李军伟 《文教资料》2011,(4):114-115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理论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论证了人的主体性是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的统一。这对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发和发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3.
罗连祥 《文教资料》2011,(11):109-1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康德和黑格尔等一批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他们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顶峰。本文通过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分析,指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消亡",它以德国工人运动为继承者,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新形态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革命性品质和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64.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对生态环境问题做过系统的研究,但在他们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之中无不体现着他们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和自然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主张人与自然要在社会中统一,人与自然应该协调一致。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幸福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奉献,是给予,是获得,是享受。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卡耐基曾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  相似文献   
66.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20世纪90年代关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伦理正义主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政治哲学视野中从政治价值问题、政治正当性问题等角度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了探究,还有学者从经典著作的阐释入手归纳其思想主题和实质。梳理学者们从不同路径研究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观点成果,探索其研究框架,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一、理论魅力 思想政治课同理论知识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必须讲理.用逻辑力量征服人。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理论魅力。任何深刻的理论都不是枯燥的杂文和现成的结论,而是三个理论的高度统一性:①历史的兼容性;②同时的涵容性;③逻辑的展开性。上述三性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弄虚作假的证据来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通过对社会之性与自然之性,异化之性与正当之性,爱情之性与无爱之性,人类延续之性与实现全面发展之性的区分和论述,指出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性爱活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爱情的活动,性爱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对当前网络性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学观点,我们认为网络性活动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活动;网络性伦理构建的目标最终指向是保障性权利,追求性自由与性道德的高度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性伦理构建的关键在于消除异化之性,主张正当之性,实现性自由与性道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69.
《建塔者》是台静农的第二本小说集。对这本小说集的历史评价,历来都不高,“生活不足”、形象“苍白”(唐弢语)可视作代表。在分析其产生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建塔者》确如著者所言,留存了那“大时代的一痕”;它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学社会学意义;《建塔者》与《地之子》的联系及前者对后着的延伸;《建塔者》是“革命文学”的早期文本,它有着“革命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0.
“中国经济学”是一个内涵不确定。可以各自有不同理解的概念。从字面上看,可以有很多解释,比如:中国式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派,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在中国如何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