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7篇
  免费   10篇
教育   3246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26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992.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科学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而在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世界历史也逐步彰显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微积分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本文分析了微积分中的哲学思想,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微积分的研究,这些内容是高等数学素质教育的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的理论集中表现在个人所有制的论述中 ,这一论述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相联系 ,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表现。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国家和法的问题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名著中,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对自己早年推崇的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清算和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在社会、国家与法的关系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实现了在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也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转型期间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997.
马克思的人生价值观是其人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是一种典型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马克思思想理论、时代现象与自身经历等多种因素合力所致,其内容丰富多彩,从概念、主题、内涵、标准评判、实现途径和终极目标等全面解读了人生价值观的一系列问题;具有人学思想的诸多特色,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时代性、实践性、逻辑思维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马克思人生价值观对于处于社会大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国民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指向意义,对中国国民理解认同与践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陈晓明 《地理教育》2010,(1):124-125
马克思称自然环境为“人的无机体”,说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作用中也不断地完善人类的自然进化,不但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还积累了众多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也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需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建设,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网络虚拟交往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新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网络虚拟交往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否定,恰恰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因为不管是现实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虚拟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交往主体都是社会的人,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网络交往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体现在其中,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