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1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1)万圣节前夜点燃放在南瓜灯里的蜡烛可以使妖魔鬼怪远离。2)万圣节前夜如果蜡烛突然自然熄灭,看上去是被人或是被风吹灭,其实都意味着鬼魂来了。3)在万圣节前夜为了保证好运气,一定要点新的蜡烛。一年中除万圣节前夜外点燃那种蜡烛可不是一个好主意,可能会带来坏运气,或引发奇怪的事情,而你对此却没有丝毫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3.
蝴蝶效应     
柘温民 《钓鱼》2013,(16):56-57
每个钓鱼人都将香蕉视为不好的兆头。虽然实际上这种水果在科学家的眼中除了能够补充营养之外,并未其他任何作用,但钓鱼人却不会允许香蕉出现在船头甲板上。而且在钓鱼人中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重新命名的钓鱼船往往会带来厄运。不管怎样,也许钓鱼人可以说是最为迷信的人群之一了。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没有太多运气太坏的回忆。  相似文献   
94.
中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作文开篇的犹豫心理、阅读的迷信心理、脱稿说话的畏惧心理和听课的懈慢心理。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帮助学生克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新课程中作文教学策略正在发生两个重要的嬗变,一是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现代学习认知理论为依据,强调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和感悟,让学生有感而发,淡化命题功能;二是主张除去对传统写作技法传授的迷信和倚赖,强调让学生在阅渎和表达实践中去"悟法"、探索有独特个性的表达.本文拟就其中与作文教学基本策略有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6.
阿Q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Q身为奴隶,却梦想成为奴役一切人的"人上人".这是阿Q性格里最根本的、核心的东西,他的一切思想行为,包括精神胜利法,都与此有密切关系.阿Q的基本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主义等级制度下,自己被人凌虐、被人吃,但也要凌虐别人、吃别人的人际关系的实质.这也是国民性的根本问题.只要封建等级制度的"鬼魂"还存在,阿Q就会存在.  相似文献   
97.
邹衍把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的前兆迷信运用于五德终始说中,使之成为五德终始说中上天,五德,帝王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并且增加了五德终始说的主观性,随意性,同时也抬高了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8.
大约一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科技普及与科教兴国研讨会上,科普大师们就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反科学与反“科学主义”、科学与迷信,以及新闻的性质与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热烈讨论。大家对所谓“科学文化人”最近提出的若干“科普新见”给以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99.
作于东汉之杜笃《祓禊赋》系篇描写古代祓禊民俗场面之作,祓禊是上巳日里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巫术仪式,观审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祓禊一事是加载官方礼制文书的,可见这是一个举国参与的祭祀活动,其受重视之程度毋须赘言。随着社会的变迁,上巳习俗渗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时代内容和特色,与它的原生形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俗信从迷信中的解放,是民俗发展必然的结果,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日益进步和逐渐丰盈的知识。随着社会、思想多元的呈现,许多迷信被解放出来转化为俗信时,就成为生活上、心理上常见的习惯,如上巳节、端午节、中元节的过节习俗即是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00.
《鬼魂奏鸣曲》是被视为"表现主义的正宗先驱"的现代戏剧创作家斯特林堡晚期的一部戏剧作品。作品用荒诞的笔法勾画出了一个非现实的魑魅魍魉的世界,以独特的手法展现着西方现代社会中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对立,以及道德体系的全面崩溃。借用作品中大学生的话来形容这个资本主义社会,便是"死水变腐",亦即腐朽沉没的死水微澜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