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5篇
教育   59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今天可能是中国政法大学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在露天举行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我记得,去年9月,我们同样在这个地方举行了露天的开学典礼,那也是令人难忘的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2.
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为鉴",中国传统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它的存在与价值一方面面临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有力挑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隐喻",也非全无问题,有必要加以逻辑与事实的论证。关于第一方面。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经验的存在和价值表达了明确的否定态度,从他的话里可以揭示出三个问题:其一,历史经验给了我们的教训是,从来没有人从中得到任何教训;其二,即使有历史经验教训,人们也有拒绝的自由;其三,在古今变易中究竟有无相同或相通的经验教训。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黑氏所说乃是悖论(paradox)。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诚如黑格尔所言,对于历史教训之取舍,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可是对这一自由的选择结果,就不再有选择的自由了。而且,选择的历史前提条件也是不可以自由选择的。从拒绝接受历史教训而失败的例证,人们可以证明历史教训是存在而且起作用的。选择自由只不过是不自由中的自由而已。关于问题三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历史的经验教训既然是在历史中产生的,那么它就必然离不开它所由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也就必然具有历史性。人类既然生存于历史长河中,那就只能满足于具有历史性的历史经验教训。不过,历史的"变"之中也有其"常",历史流程中的相对稳定性或"常"在不同层次上并不相同,总之,只要在某个层次上有关的历史条件仍然存在,相应的经验教训就是有效的。关于第二方面。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以镜为鉴(就是镜),看到的是自己,而以史为鉴(镜),看到的却是它者,历史如何能够为镜?其二,"鉴"字源于"监"字,监的本义是人从器皿的静水中照见自己,而历史则是长江大河,江河流水如何可以为镜?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我们通过作为中介的镜子里所见到的自己只是自己的影象,它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自己的它者、反映了自己相貌本质的它者。自我的认识实际上是必须经过作为它者的中介的反映(reflexion)才能实现的。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需要或意向决定不同中介的选择,例如,欲知自己的形象可选用镜子,如须知道肺部健康情况可选用X射线照相,欲知自己的历史处境与前程则须选用历史书等。因此,对于"以史为鉴"这种隐喻的意义的深入理解,实际上也是需要逻辑分析的。  相似文献   
103.
黑格尔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方向的形成过程中,卢梭的思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卢梭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揭示了启蒙自身的异化,启蒙不仅未能实现理性和自由,反而导致了更多的不平等和不自主,损害了人类的天性,但他也意识到,自然状态往而不返,关键在于如何在对现代社会的重新理解和重新奠基中,恢复人类天性中的自由和善良。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哲学和神学著作中,充分吸收了卢梭关于宗教与立法的讨论,并以卢梭的"公民宗教"为蓝本提出了自己的"民族宗教"和"主观宗教"的构想,希望以此来改造传统的基督教,使自然与规范、自由与权威最终在这种新宗教中统一起来,从而在一个更为根本和整全的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可以说,充分把握黑格尔思想的这一开端,将为我们理解黑格尔思想发展和成熟时期的哲学体系提供一个可靠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4.
伦理和道德的区分是黑格尔伦理学的特色,这与其把伦理学奠基于"精神"之上而区别于康德把道德哲学奠基于"理性"之上有密切关系.首先对"精神"与"理性"作概念上的厘清,进而论述黑格尔对主观性道德中的任性的批判以及如何在伦理义务中实现真实的自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陈鹏 《文学教育(上)》2009,(19):120-121
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孔子说:“立象以尽意。”古诗词如果无形象,直接很难来抒情。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要感动人,要吸引人,就要靠形象。形象大于思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十分重要——古诗词形象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物象(意象)。要准确深刻地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06.
黑格尔说过:"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这是黑格尔在大量的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对于希腊世界的文化来源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7.
在哲学界,人们普遍认为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与保守性的矛盾实质上就是其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即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是保守的,辩证的方法是革命的。本文却认为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同时都具有革命性和保守性两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革命性内容和辩证方法中的保守性内容,同时指出,在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与保守性的矛盾中革命性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8.
黑格尔在《美学》中论及象征型艺术时,以东方艺术作为观照对象,但他对东方艺术存在着明显的误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一、黑格尔观点的片面性;二、黑格尔对东方怪诞艺术的拒斥;三、黑格尔对东方艺术的泛神主义的曲解。本文同时还考察了他产生误读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矛盾思维是老子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中一个基本的和共同的思维方式,但是将他们的矛盾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既有共同的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0.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点的理论根源之一。由于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隔绝的情况,搞中国史的不研究外国,搞世界史的不研究中国,长久以来,黑格尔在世界历史范畴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观点没有得到清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林志纯先生提出中西古代文明共同经历了由城邦到帝国的发展两阶段说;吴于廑先生提出世界史是由多而一(即从分散到一体)的过程,其中横向的联系推进了纵向的发展,纵向的发展又转而推进了横向的联系。这些观点说明中西古代历史具有共同规律,这对破除西方中心论有重要意义。不过,同中有没有异?怎样对世界史的统一性作出理论性说明?中国历史有没有变化和发展?刘家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以下观点:比较研究不仅要察同,从异中见同,还要辨异,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是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大一"(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中国文明具有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中国历史经历了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因此而成为世界史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些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黑格尔的挑战作出的最有理论意义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