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91.
在中国文化中,是有以病态为美的传统的.只不过,在王朝盛世和太平时期,这种病态的审美观不太为人所注意.但在王朝的末期或衰败时期,这种病态美就特别明显.龚自珍从"病梅"入手,以小见大、因微知著,他对黑暗现实的针砭是一针见血的.  相似文献   
92.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 科场应试:笑骂考官 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龚自珍入京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癖,不由得大笑起来。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  相似文献   
93.
潘南峰 《学语文》2009,(4):18-18
一场精心谋划、准备已久的行刺行动以荆轲的身受八处创伤被斩而终止。荆轲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完成自己短暂的一生。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荆轲是失败了。燕国是灭亡了。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远没结束,“中国第一侠客”荆轲的形象永远是鲜活的,是勇士、谋士、壮士、义士的化身。  相似文献   
94.
95.
正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96.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  相似文献   
97.
正翠微山(别名平坡山),位于石景山区北部,山体长1.7千米,宽1.3千米,最高处海拔498米。明《御制大圆通寺碑》载:"曩洪熙改元之初,皇曾祖仁宗昭皇帝以西山平坡大觉寺创始唐代,迄于金元,屡废屡兴,仍复圮毁,乃焕发宸断,命工鼎新重建,赐额曰大圆通,更其山名翠微。"由此可知,明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改平坡山为翠微山,并沿称至今。翠微山景色秀丽,林木葱郁。明《宛署杂记》云:"登之则极目平原,百里草树在目。每春夏之交,晴雨初歇,  相似文献   
98.
社会批判是龚自珍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衰世论则是龚自珍社会批判的出发点.龚自珍既有对衰世的揭露,也有对造成衰世根源的分析.龚自珍对衰世的揭露,重在从事实层面对统治阶层的无耻、无能、腐朽进行抨击;而对造成腐朽的根源的剖析,则从制度层面且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联系起来.而人才是衰世论关注的焦点所在,但是龚自珍不清楚能够带来时代风云变幻的人才究竟是谁,所以,他的理想人才只能归结为"隐"而未露的"山中民".  相似文献   
99.
本文试以《〈夜坐〉一》中弥漫的孤独萧气、狂狷人格、忧患剑魂,分析龚自珍矢志不渝的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00.
龚自珍是嘉道年间出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对清朝日益严峻的政治腐败、边疆动荡、学风空疏、人才匮乏等危机深为忧虑,并积极为之寻求应对之策。他主张变法革新,积极筹边谋防,倡导经世致用,呼吁培植人才,均切中时弊,顺应了历史潮流,起到了警醒世人、开时代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