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9127篇
科学研究   860篇
各国文化   260篇
体育   1509篇
综合类   218篇
文化理论   232篇
信息传播   32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1024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574篇
  2010年   1603篇
  2009年   1588篇
  2008年   1582篇
  2007年   1492篇
  2006年   1394篇
  2005年   1174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京政府时期的留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岭 《历史档案》2006,2(2):106-112
在近代留学史上,中国学子负笈德国占有重要地位,其高潮主要是北洋政府晚期和南京政府前期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拟依据所见资料,将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留德教育情况做一简略述评,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进展。一中国青年留学德国,始于晚清,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到那里学习军  相似文献   
102.
传教士与华洋义赈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勤禹 《历史档案》2006,2(3):73-79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基督教传教士自西徂东,进人中国。尽管最初的几十年教难不断,但传教士在华人数仍然不断递增。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901年只有1500人,1914年增至5400人,1919年更达到6636人,其中美国在华传教士人数就达4500余人,占60%多。天主教传教士从1901年的1075名,增加到1920年的2000余名。传教士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将赈灾作为其事业的一部分,将近代西方救济思想和理念传到中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民间救济事业的发展路向。华洋义赈会(全称“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就是新教救灾思想主导下的产物。它诞生于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初,终结于40年代末,是由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新兴力量联合筹设的一个专业性救灾组织,最盛时影响遍及全国16个省,设立地方分会、事务所、赈务顾问委员会17个,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间性救灾组织。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部文献分类法.它不仅为我国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信息部门广泛使用,而且在各类数据库乃至互联网中也得到了应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随着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1986;GB/T5795-2002)、<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12451-1990;GB12451-2001)的颁布实施,我国许多书店开始使用<中图法>陈列图书.然而因营销理念、图书品种以及读者需求等原因,书店的图书分类与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毕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4.
出版学历来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上世纪30年代,我国最早提出了出版学的概念,到50年代,日本人出版了他们自己的《出版学》,60年代韩国人也出版了他们的《出版学》.从三个国家出版学的产生来看,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构成,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培养目标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说,出版学是在众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少数科学技术知识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对其特有的研究对象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独立地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5.
3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党中央在上海设立了中央库,也就是地下档案库,负责两万余份巾央件、苏区件.红军件和地方件的收集和保管。  相似文献   
106.
关于大学生利用网上科技文献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开始进入网络化、电子化和虚拟图书馆的时代。但因特网上的科技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里寻找对自己有用的科技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对因特网上科技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查找工具有较深入的认识。因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上科技献的出版、利用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8月至10月间在全国部分省市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07.
大众传播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起,每天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善是恶,它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西方媒介研究的根”的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之观点,不同的媒介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方式,而这就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变革。大众媒介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比如使文化走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不仅仅像以往那样一直为特权阶层所垄断,等等,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大众传播的诸多功能中,时尚品位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一、大众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8.
提高职工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欣赏品味,应该是工人报副刊的一个重要职责。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的工人日报读书版《开卷》就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受到读者的好评。《开卷》之所以能在读者中有一些影响,是因为它的起点高,路子正。创办之初,工人日报副刊试图在林立的周末版和低迷的文学创作中另寻一路。当时,以图书出版、阅读为主旨的读书版在全国屈指可数。《开卷》一出世就以浓厚的书卷气和高雅的品位在新闻界享有美誉。  相似文献   
109.
调查性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进入颠峰时期,此后就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见诸各种媒介,被称为“报纸的希望”。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调查性报道奖,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110.
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因为市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删减甚至撤消副刊,并无助于提高报纸的销售量。相反,自成风格的副刊和对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一样,永远是体现报纸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