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2篇
教育   66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晚清时期,"穿越"一度成为小说中风行的题材,这种题材多半出现于翻新小说中,其成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社会心理的影响,既有本土文学的传统,又有外来小说的启迪,同时又与小说的市场化密切相关。"穿越"可分为三种模式,是晚清小说中最具新意和时代特色的题材之一,其得失对今日的文学亦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42.
"戏曲改良"催生了晚清戏曲的再度繁荣,戏曲与小说互相渗透、彼此合流的现象突出,仔细考察晚清四大小说杂志,发现刊载于其中的戏曲理论文章、戏曲作品类型和有关戏曲栏目等"戏曲的小说化"倾向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3.
How do public libraries develop their collections of high-demand materials for the “I want it now” generation? Ten public libraries’ holdings of fiction and nonfiction bestseller titles were observed over a four-week period. The number of copies rose fairly consistently, with the five fiction titles having roughly about twice the number of copies as the five nonfiction titles. The ratio of holds to copies averaged 2.7:1 and ranged from 0.8:1 to 6.5:1. Demand for e-books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the number of copies available, averaging more than 4:1 across all libraries.  相似文献   
44.
解释诗歌象征与小说言外之意、古典审美规范与怪诞审美规范这两对对应范畴 ,可以说明巴赫金的怪诞美学思想与小说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怪诞不是对古典规范的偏离 ,而是与古典规范并存的地位相当又彼此补充的一种规范 ,巴赫金的这一思想为我们探讨历史诗学研究中怪诞小说审美因素的特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19世纪与 2 0世纪的非诗歌艺术作品中 ,各种“纯粹的”怪诞形式表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文学的主体形象是以不同意识之间边界的转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2 )统一的和直接的描绘法让位于逆向的描绘法或者被它所取代 ;(3)就小说修辞而言 ,在各种双声性话语的变体中 ,具有“内在对话性”(与“双体性身体”完全类似 )的话语形式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5.
迪昂主题的四个变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迪昂主题讨论的是抽象的法式思维和具象的英式思维之间的鲜明对比,本文则主要探讨迪昂主题的四个变奏。第一变奏阐明了抽象方法与具体方法在方法及结果上的实质区别。第二变奏对卡伦德一科恩提出的科学表征的紧缩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第三变奏从认识论结构主义角度探讨了模型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第四变奏联系抽象模型和具体模型的区分,批判性地讨论了模型与虚构的关系。文章最后给出了作者本人对具体模型之本质的看法,并阐明了为什么只有具体模型才能被视为是完全虚构的。  相似文献   
46.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创作中,经常出现同一题材反复出现的状况。"庄子鼓盆"故事就是一个代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某类故事在流传中本身具有的"集体共享型"的特征,但由于不同体裁的表现手法不同、不同作者的风格和阐释不同以及文人的创作心态的影响,这类故事在同样的框架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因此也得以在不断重复中共存。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新的市民阶层初步兴起,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些新市民在都市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池莉的"新市民"小说,把池莉文章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总结,得出池莉的"新市民"具理想化、世俗化、传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8.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社会想象的两个重要维度。意识形态是政治、哲学、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当今学术界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乌托邦则是西方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在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托邦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形成了一条少有间断的传统。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关系的理论框架内讨论这一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乌托邦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9.
库切在其小说《慢人》中采用了作者闯入、框架叙事与嵌套叙事、文本的不确定性等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使小说模糊了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赋予了小说人物更大的自主性,让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形式.  相似文献   
50.
《史记》是司马迁本着"实录"历史事件的原则,根据自身学识和生命体验,在设置历史事件场景,叙述历史事件细节,复原历史人物心理、语言等方面运用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而著成的一部史学巨作。借助想象和虚构化的艺术方式,使《史记》中历史事实的场景更加适宜,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此虚饰增益化的写作倾向亦使《史记》呈现了小说化叙事美感。《史记》史传文学的基质由此也得以奠定,并对后世小说、戏曲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