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920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6篇
综合类   23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02.
生态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但生态美意识由来已久。欧阳修词中的生态美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美,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文化生态美:主要有节日词所展现的文化生态美、歌妓制度所透露的文化生态美和传统文化品格中的文化生态美。这些词在客观反映作者的生态美意识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与正统文学处于相背离与修补的状态及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徘徊感。因此用诗化的笔法阐释生态美意识成了作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03.
在约翰·杜威看来,艺术具有改造社会、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性完善的审美教育功能。这种艺术审美教育功能观,在当下充斥"艺术终结论"论调并严重波及到高等教育领域的尴尬语境之下,对于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创设育人为本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生态批评在中国十年的蓬勃发展,既是文艺研究兴盛使然,亦为日益恶化的环境语境所催生,也因此将文化、自然双重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观照。剧烈的社会变迁、古老的自然美学,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交错使得原本舶来的生态批评逐渐具备了成熟的本土化特色,中国生态批评从而成为理论流行并得以重新建构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5.
南朝檄文、移文数量不多,二者性质相似又有区别。就功能而言,檄文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移文还可用于朝臣围绕国事而展开的讨论,重在阐明自身旨意,以达晓喻对方之目的,就适用对象看,檄文常针对违逆之人而作,移文则用于政见初异而终同之人。南朝檄移文以俪体行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亦贯穿于陈献章思想始终。在陈献章的诗歌与诗论中,他对“孔颜乐处”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思想使他的诗歌有着独特的风格,为明代中后期诗坛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周济提出"寄托出入"说,并提出著名的"词亦有史"的观点,同时,周济追求"归诸中正"的雅正美学风格,周济词学思想向儒家文艺思想的回归是很明显的。周济词学思想的儒家色彩既是在清代的时代背景下,推尊词体的表现,但同时也是对词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8.
一个好的新中式居室设计像一杯香茗,沉积着生命之味,凝集着深幽旷远的意境。将传统美学理念溶入到现代居室设计中,将传统的美学思想同现代元素和谐相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9.
《洛阳新获墓志》收录墓志183通,其中隋唐墓志115通,占全书总数近三分之二。这一百多通墓志,大致反映了隋唐书法基本面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墓志的书法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订正了前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10.
《诗经》体现了我国先民们的道德审美眼光。本文试图从《诗经》中成语的角度阐述这一论点,并论证《诗经》中成语人格修养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