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55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研究它的内在机制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在于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我走向自觉,从而尽可能挖掘出人类的创造潜力。本文认为“心理定势效应”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机制,并从它的研究历史、界定、动作流程以及它在主体创造性思维中的正负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求对个人和社会创造潜力的发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以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为主线,从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新环境的设置、教育实践的加强、课程考试的改革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析,寻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针对教学现状,本文提出要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必须先实现教学自由,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自由、教材自由和学生自由.我们热切期望各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还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由,为教学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主要针对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 ,通过“主动性学习”与传统教学及趣味教学作比较 ,揭示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来源 ,探讨了“主动性学习”重要性和如何在英语教学当中激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东京工业大学培养创新人才为例,介绍了该校创新教育体系,包括学分、课程比重、课程开设目的、各年级课程开设情况及其侧重点,并分析了借鉴该校培养创新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①应使学生认识创新,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②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科学、民主的教学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7.
新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个性、主体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8.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教学形式多样化;③激发创新思维;④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⑤强化实践训练,培养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9.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国外语教学经过多次调整,英语已核复主要外语地位。在强调英语教学重要性的同时,对有关问题进一步思考很必要。如:英语教学法模式的改革,创新性教育思维、现代英语的变化,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英语教学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0.
Teacher stance in creative learning: A study of progres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orts focused findings from a qualitative scoping study undertaken in four sites in England focusing on progression in creative learning (PICL) (February 2005–January 2006), funded by Creative Partnership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The study sought to explore how progression in creative learning can be described in two curriculum area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nalytic framework which emerged from the study, and summarises some of the key finding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eacher stance, taking this slice of analysis further than is done in the original research report and discussing in particular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creative learning and toward teaching for crea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