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4篇
教育   108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8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全唐文>所录陆贽的文章有146篇,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代皇帝所撰的制、诏、敕、德音、册文等;另一类是献给皇帝或欲献给皇帝的状.这些实用性文章富于文采,颇具感染力,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其制、状文章的创作技巧,从而揭示其实用性文体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2.
曹植与李贺在人生经历遭际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贺正是在对曹植的解读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 ,进而形成对其诗歌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曹、李诗歌有着鲜明的渊源和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63.
颜之推作为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一生著作甚丰,在其学术著作<颜氏家训>中,对教学思想的阐述也有诸多精辟之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思想对于当今的教学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我们所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4.
郑芝龙生逢明末清初朝供更替的乱世,他先以海盗而投明,又以明之国公而降清,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1)传统观念的影响;(2)利益所驱;(3)人心世风的引导;(4)朝廷措置得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降清与郑芝个人的异域生活经历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5.
中国的传统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中药组束缚前给予益智仁水提取物灌胃。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CA3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CA3区,模型组细胞胞体膨胀,核膜消失,核质空泡样变,细胞核固缩,尼氏体模糊,有的消失。中药组细胞未见上述明显改变。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7.
凤翔泥塑造型粗犷夸张,简练概括,浑圆古朴,有大汉之风,在造型上汲取和保留了汉代石刻和陶俑的造型特点、又和当地“花馍”的造型有相似之处,吸收了剪纸、刺绣、装饰纹样等各种民间艺术技法。  相似文献   
168.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交互综合中建构起来的,冯氏近乎严密的逻辑论证,兼通中西哲学之长,融会了中西哲学之智慧,它对于哲学史、文化史及现实人生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9.
自现代学科立场亦即一般意义上观,"红学"应属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即使从特殊角度考察,《红楼梦》研究也难以成为具备自主性品质的专业学问。"红学"成"学"之因,必须从华夏固有的经学本源中探索,从"脂学"及其学统形成的历史脉络中追寻,这也是一门旧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0.
浅论明朝中期私人藏书家丰坊及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坊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藏书家和书法家。丰氏藏书数万卷,建有万卷楼。他的藏书来源主要包括世代相传、购求、造伪等三个方面,而尤以“造作伪书充实所藏”为主要特色。丰坊晚年因对万卷楼管理不善,大量藏书被人偷盗,加之遭遇火灾,最后将所剩书籍售予范钦,转而成为范钦“天一阁”藏书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