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教育   1746篇
科学研究   66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01篇
综合类   20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1.
Abundant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s.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knowledge about the potential mediators that associate peer victimization with problem behaviors and the potential moderators that exacerbate or buffer this association.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problem behaviors and whether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associations were moderated by impulsivity. A sample of 1401 adolescents (50.1% boys, 11–14 years old) complet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peer victimization, impulsivity,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and problem behaviors. Gender, ag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were controlled for in the analy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howed that peer victim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ore problem behaviors, and this association was mediated by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Impulsivity moderated both the direct association (peer victimization  problem behaviors) and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indirect path (deviant peer affiliation  problem behaviors). Specifically,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especially stronger for adolescents with higher impulsivity. Identifying the processes by which peer victim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theory and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52.
应收账款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应收账款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企业应运用维.帕累托(Vilfredo.Pareto)最优分析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即把已有客户分为核心客户、主要客户和一般客户,对他们实行不同的信用管理。对新客户运用稳健分析模型进行信用分析,然后做出销售决策。对销售人员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以应收账款质量提高作为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销售人员的考核与应收账款质量的提高挂钩,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3.
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小说《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梦的意象把女主人公简爱充满疑虑和矛盾的内心展现在读者面前。该文对小说中的梦境描写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作了进一步分析,展示通过梦意象的运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54.
收集典型病例,观察年龄、牙位、牙髓状况、充填洞型、咬合等与牙折裂的关系,按斜折、纵折、横折、粉碎折四型对牙折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后牙折裂年龄集中在30~60岁,上下颌第一磨牙折裂率最高.折裂与牙髓状况、充填、咬合有关,各型牙折以Ⅰ类B型和Ⅱ类B型牙折率较高.死髓牙、严重磨耗牙、Ⅱ类洞充填的牙要特别注意防止其发生牙折,不同类型的牙折治疗原则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意义] 学科主题演化研究有助于掌握学科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等情况,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是面向科技创新的重要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语义分类的学科主题演化分析方法:将关键词分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3类,构建不同语义分类的共词网络;然后基于Fast Unfolding社区发现算法识别具有语义特征的社区(主题);利用相似度算法计算相邻子时期主题间的相似度,构建学科主题演化图谱,以分析某学科领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变化,实现深度、细致的学科主题演化分析。[结果/结论] 通过对2012-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大数据研究领域相关论文数据的处理分析,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In this interview, conducted via email during August 2016, Dr. Arlene G. Taylor discusses her career as a cataloger, professor of 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and her work in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Topics include her early catalog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changes in both cataloging practice and the teaching of cataloging, subject analysis, and “aboutness” as compared with form/genre acces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uture of MLIS programs.  相似文献   
57.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对于经济法的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有法律责任的分类这一视角出发,论证了经济法责任独立存在的法理依据及其客观表现。  相似文献   
58.
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聚类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的方法 ,构建两维指标体系 ,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经济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初步揭示了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不同特征 ,在此基础上 ,提出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 ,为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9.
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出现对网格服务发现提出了挑战,UDDI上基于关键词和简单分类的服务发现机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需要.本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网格服务发现机制,引入服务质量相似度的概念,为网格服务发现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风险管理这一新兴管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其走入教学范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学风险是指教学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间的偏差。导致或加剧教学的实际结果与其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的原因或条件,被称为教学风险的风险因素。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教学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当前我国应加强对教学风险的研究与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