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伊利亚特》与《汉宫秋》都是男权社会的男性文本,从君权、人权与女权角度对它们进行别样解读,可以发现其被长期遮蔽的一些意义。前者表明古希腊君权受到一定限制,除普通民众外,贵族可保持相当的人格尊严,后者则反映古代中国君权极度膨胀,除帝王外,包括佞臣在内的任何人都只能是生命无保障的奴隶或奴才。在女权方面,两者则较为一致,它们既视女性为玩物又视女性为祸根,即使是真心赞美女性,也在无意识中将女性客体化,这更说明男权社会贬抑女性的男性意识根深蒂固和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62.
在军阀割据、外忧内患的年代,胡政之经营的《大公报》,既坚持了新闻事业的理念,也使报纸有了赢利,兼顾了文化事业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胡政之操守报业的报格,将报纸营业当事业来做,具有“做大事业”的长远目光,其过人的洞察力,复合型的才智和为事业奋斗的精神,是经营《大公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wo cases of religious syncretism among migrant and ethnic Chinese in Cuba. It shows that Chinese communities outside China, often described in popular and even in some academic discourse as inassimilable (a prejudice unfortunately assisted by the roots discourse now popular in China and elsewhere), were in fact authors of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same processes of transculturation and religious mixing as other migrants.  相似文献   
65.
李塨是清初卓越的教育思想家,他力图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教育体制,并进而将这种思想诉求贯穿于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之中。李在批判汉至明代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习动、习行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发互动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66.
“性灵说”是公安派的核心观点,对打破前后七子复古樊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影响深远。通过概述其内涵及审美特征,辨析各家批评之说,指出“性灵说”的精华对今人创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周初政局,内忧外患。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同周公一起,平灭三监叛乱,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南片江汉,经营了周的南国;负责营建东都洛邑;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一位重量级的政治人物,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其历史地位应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8.
姚小鸥教授《洛道五丈渡汲水———〈巾舞歌辞〉抄袭事件与汉代中原地区的道路交通》 (《学术界》 2 0 0 1年第 4期 )一文指责赵逵夫教授《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1989年第 1辑 )、《三场歌舞剧〈公莫舞〉与汉武帝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北师大学报》 1992年第 5期 )两文“抄袭”了杨公骥先生《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的句读和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1986年第 1期 )的成果 ,“对前辈学者的工作肆意排诋” ,引起各方关注。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核对研究 ,认为赵文一开头即标明杨公骥先生的论文 ,并说明刊于何处 ,明确指出“有的地方与杨先生看法不谋而合” ,“但还有些心得或为杨先生所未道及 ,或与杨先生看法有所不同” ,文中征引“杨说” 4 0余次 ,完全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为使读者客观全面地认识事实真相 ,厘清《公莫舞》研究史上杨、赵两先生各自的贡献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按照学校领导实事求是的要求 ,并征得《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的同意 ,建议本刊重刊此文 ,供读者与杨文参看 ,以得出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 between nation branding efforts and the emotions they evoke has been inadequately addressed in existing branding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iterature. I propose a heuristic account that theorizes this relationship. By tracing the branding efforts made by China and the de-branding efforts made by Shen Yun Performing Arts (a troupe established by Falun Gong practitioners), I argue that these “authentic” Chinese cultural presentations elicit certain emotions. The emotional works are different for Chinese domestic audiences and for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I propose a duplex model to account for the emotional processes in these two groups of audiences. Four operating emotions—pride, guilt, admiration, and anger—solidify into various political attitudes toward China. Finally, I discus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duplex model and its furthe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0.
乾嘉以来,清朝国势日衰,边疆危机凸显,尤以北方为甚。龚自珍立足于筹边谋防,对新疆防务作了精辟的论述。他从力主守卫新疆,建议移民新疆,发展新疆本地经济,搞好新疆民族关系,夺伯克之权。在新疆建省等9方面来加强新疆防务,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