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条书证,在辞书中往往被反复征引,多次使用。在征引同一书证时应保证其前后的一致性,这是辞书用例严谨性、准确性的体现。但考察现今几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书证均普遍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辞书的质量,也会给读者带来错误的信息。因此,高质量的辞书应该尽力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文章以代表当今国内辞书编纂最高水平的《汉语大词典》为例,具体指出其书证存在文字不一、标点不一、体例不一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韩愈不仅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是我国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一直被后人广为传颂和发扬。韩愈的教育思想既对普通教育具有启发意义,又对当代中国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健康发展极具借鉴性。  相似文献   
43.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44.
在唐代,由于统治者实行开放的治国方略,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并存的局面。但佛学的思辨性和修行的简便化以及佛教的发展,构成了对儒学发展的挑战。中唐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佛学对儒学发展的危害,展开了对佛学的猛烈批判,韩愈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韩愈本着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以儒家思想的卫道者自居,拿起了恢复儒家道统这一批判的武器,对佛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即使为此坐贬,也矢志不渝。他在贬谪期间仍积极传播儒学、力行实践,为捍卫儒学的统治地位以及儒家思想的南传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5.
董运来 《图书馆杂志》2004,23(12):68-70,67
本文继《汉语大词典拾补》一书和有关期刊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的论文之后,举出《汉语大词典》书证首例时代偏晚三十一条,为修订该书及汉语词汇史建设准备。  相似文献   
46.
郑珍诗风不仅有平易的一面,且有奇崛奥衍的一面,其效法韩愈,但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自成一家面目。文章以郑珍写山诗为例,从志向相似,诗心相通;效法韩诗,增以朴实;同写山景,自成一家这三个方面分析郑珍对韩愈诗风的继承和学习。  相似文献   
47.
柳宗元的韩愈《毛颖传》读后感,层次清楚、内容丰富。针对嘲笑人群,他肯定韩愈所写,尽管是小说或寓言,但有治理的功用。除此之外,柳宗元还研究了俳谐的规律与个性。于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韩愈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打着复古的旗号来变革古文,提出了一套适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文创作理论。这套古文创作理论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自先秦以来所形成的特定的美学背景感召的结果。文章将分别论述韩愈古文理论生存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49.
韩愈以"博爱"释"仁",是回归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济世情怀、回归士大夫与文人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诉求。博闻强识、殚见洽闻,是其回归传统的重要基石;单一身份的艰难求索、多重身份的互益互补与冲突抵牾,是回归传统的内在理路,亦是其选择"忧己先于忧民"的症结。"成己成物"的"合内外之道"是支撑其回归传统的根本因素。"人格面具"虽损其伟岸,其个体生命却仍值得尊重。  相似文献   
50.
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为例,举例说明了辞书应重视词语和表述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