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876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1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把唯意志主义美学放在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它在从哲学认识论向价值论的转折过程中的划时代意义,并因此得以把美归入价值领域,肯定了审美的意志功能,分析了叔本华、尼采各自的美学内容、结构、矛盾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
汪燕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21-123
译者对原文的“空白点”的处理只能表现在本文的理解和接受层面,以及审美体验层面,并不表现在译文语言表达和最终实现层面。译者应将对原文本“空白点”留给译文文本的读者去解读,从而实现他们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分析和提出了研究体育健身美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健身活动中美的例子,说明健身美各种表现形式,用体育审美新理论提出健身美美在何处的观点。  相似文献   
34.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35.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真”范畴,主要属于价值论范围,不同于西方侧重于认识论领域的“真”。实际上,在认识论、价值率和审美领域存在真、善、美的问题,真、善、美三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36.
屠格涅夫以抒情性文风著称,他在生命最后几年写下的83篇散文诗里,既有对生活细致精妙、出神入化的描写,又弥漫着浓重的感伤诗意;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最早创作者,他的散文诗集《野草》虽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感伤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牺牲精神。他们的散文诗的悲剧情感,大都是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同现实环境的矛盾冲突碰撞出的火花,而他们散文诗的悲剧特色又是异常鲜明的。  相似文献   
37.
美育在我国以传统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历史发展中被纳入了道德教化的范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具有特殊功能,美育与创新教育有紧密联系,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美育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8.
摄影文学还是文学摄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摄影文学讨论中所谓“摄影”、“文学”诸元素经“审美复合”已产生新质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摄影文学作品中“摄影”是目的 ,是主体 ,“文学”是工具 ,是附庸。它们根本未能化合 ,仍是两张皮。据此 ,“摄影文学”宜更名“文学摄影”。  相似文献   
39.
针对石家庄市居民休闲度假的新需求,在分析石家庄市郊自然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环城旅游休闲带综合开发"设想:遵循规划先行、注重生态、形成规模的原则,突出崇高美、幽美、贴近自然、文化点缀的审美风格,进行各具特色的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40.
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显性文化,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美学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反思过去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种问题,积极探寻美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使学生能通过美学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各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