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柏林大学办学模式的确立:理性的凯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年前柏林大学的建立及其办学模式在全世界的传播,是欧洲文明进程特别是启蒙运动的成果。柏林大学模式已经超越自身,代表着欧洲理性思想。洪堡关于教学自由、教学与研究统一、科学统一性的办学思想,是启蒙思想的具体体现。自由和竞争等制度因素在柏林大学的成功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洪堡2010,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0月10日,柏林洪堡大学盼来建校200周年,同时也迎来一位新校长。既有传承,也有新生。然而,200周年校庆之扛鼎之作《洪堡备忘录2010》欲求远眺未来却深陷对历史的纷争,就职典礼上新任校长理应展现蓝图却呼吁以洪堡为标杆。以此事件为主线,以洪堡模式核心理念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切入点,通过对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历史的分析,作者认为,旨在创建一所“典范大学”的洪堡模式自始至终未能在德国本土实现,且渐行渐远,尽管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之母”与“现代之原型”被世界广为追捧乃至复制,在德国亦无尽魂牵梦绕。洪堡理念的百年失意恰恰源于教学与科研的世纪纠结。走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洪堡2010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23.
西方对比语言学者通常认为对比语言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本文作者经过研究,认为这一历史还可以上溯,其中19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洪堡特、20世纪20年代欧洲学者叶斯柏森和40年代美国学者沃尔夫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集中讨论了洪堡特与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
从汉语结构的特点与性质、汉字的特点和性质、汉语的"优点"和"缺点"三方面阐述了洪堡特的汉语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洪堡特语言观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洪堡大学理念:阐释、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堡大学理念是西方大学史上经典的大学理念之一。洪堡理念,即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自19世纪以来就成为指导大学发展的圭臬以及判断大学成熟与否的定律。从历史源头阐释洪堡理念,从现实世界把握理念时代发展蕴义,对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大学自治与国家干预、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教学科研与服务相统一进行深入探讨以重新阐释并发展洪堡的大学理念,同时透过洪堡理念框架进一步思考大学理念的基本问题,这对更好地把握大学和大学理念的本质以及办好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洪堡特是19世纪世界公认的语言哲学家,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深奥、精辟,不易整体把握。纵观洪堡特的语言著作,我们会发现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理论的钥匙。另外,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中渗透着他深深的民族情结,他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对语言、精神和民族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后的进一步推衍。理解洪堡特语言学思想中的精神和其中的民族情结,有利于对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27.
《Cultura y Educación》2013,25(1-2):93-105
Resumen

Tras una introducción teórica apoyada entre otros en Humboldt, Vygotski y Guattari y a través del análisis de ciertas obras de arte (Bellissima de Visconti, algunas de las figuras perceptivas paradójicas de Falk Seeger, el Monte Saint Victoire de Cezanne. El castillo de Kafka y Las Meninas de Velázquez) los autores analizan la auto-referencialidad y la reflexividad del arte y sostienen que el objetivo del arte no es la didáctica, la pedagogía o la optimización técnica, sino que su finalidad es abrir espacios para el aprendizaje reflexivo, para pensar la realidad de nuevas maneras o nuevas realidades

Los autores proponen concebir las obras de arte como metáforas que construyen el mundo de cierta manera. Analizando las metáforas con que los adolescentes construyen y dan sentido a su realidad y haciendo que éstos las plasmen visualmente y se hagan así conscientes de ellas, los alumnos realizan “arte moderno” que se concibe y convierte así en un medio para comprender el mundo y comprenderse a sí mismos.  相似文献   
28.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中,“精神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的概念。它关系到人的本质的定性、语言性质的把握、语言观的形成、语言与精神活动、语言与民族、个体与整体等一系列重要关系的确定。因此需要首先讨论“精神力量”及相关概念的性质,然后分别讨论它对民族和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蔡元培和洪堡德都对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其重要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轻。文章对蔡元培和洪堡德的教育思想和大学办学理念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厘清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渊源、异同及其产生的影响,以期有助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0.
洪堡是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处处渗透着新人文主义色彩,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