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09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04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名篇,为多家古汉语教材所收录。然而,对于文中“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和“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两句的释义问题,一般教材的处理都难以差强人意。由古汉语的句法特点人手,并参照所涉词语的音义,对句中“固”、“为”二词的意义进行重新审视,指出“固”并非“巩固”,而应读为“祜”,属用字的假借;“为”则与“作”无关,应理解为“赐予、给予”。  相似文献   
42.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43.
张角论略     
史学界讨论黄巾起义的文章不少 ,但评价张角的文章是不多见的 ,本文通过起义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全面评价张角  相似文献   
44.
在民国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方近现代学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随着"哲学"一词及其观念的传入,"老子哲学"研究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民国时期老子研究的各类文章和书籍中,一个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老子研究范式逐步被确立起来,其中许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金声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册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西思想强烈撞击的时代背景下老子研究的风貌。  相似文献   
45.
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虽然稍弱,但仍是此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总体气候偏凉,尤其是冬季偏冷,连续性蝗灾发生率较低。但蝗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扩大。幽、冀及江南的蝗灾发生年显著增加。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魏晋南北朝是一乱世,战争与包括蝗灾在内的灾害链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魏晋“自然”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亮丽的一颗流星,是魏晋玄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魏晋玄学士重“自然”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个体生命本色的“人性自然”论;二是对情欲的探讨及肯定。  相似文献   
47.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这集中体现为魏晋玄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魏晋玄学中对人的情感的大胆肯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情感"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同,文学艺术由重叙事到重抒情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文本,它塑造了魏晋众多士人形象。对魏晋士人予以界定,总结其所展现的士人形象,对理解魏晋士人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9.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在创作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词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使词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利器。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其中,抒发浪迹天涯的漂泊心绪,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这些都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0.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造纸业的发达,引起文化用具的革新,为书籍的传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