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教育   3439篇
科学研究   117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8篇
综合类   23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文学写作”是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千百年来,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于“文学写作”这一复杂精神现象的理解和探求仍很肤浅。从“生命形式”这一独特角度,结合一些作家、作者的创作实践,从整体性、有机性、创造性等方面,探讨“文学写作”中的复杂思维活动,有助于对“文学写作”现象的新的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2.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健美操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及营良好的课堂气氛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在自学,自编,自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相似文献   
103.
从当前统计学网络教学课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原因,探究解决方法,用以支持学生的个体化学习。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和演进,每个千年构成了特征明显的阶段.包括初创、形成、重构和衰落.反思中国文化的千年嬗变,可以看到宽松的社会环境、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创造的外部环境.追溯文化创立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吸收其它文化的有益成份是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历来被认为是其早年之作,是一首普通的咏物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及对词中两处用典的分析,认为该词当为李清照晚年之作。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合流俗的性格特征,深沉地表达了其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06.
一对一旅游营销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一营销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旅游企业开展一对一营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对一旅游营销包括识别、区分、互动和订制等四个关键的步骤。旅游企业实施一对一营销,能为顾客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的顾客。  相似文献   
107.
108.
该文通过探讨创造名牌,执行服务承诺,加强服务的有形启示等来塑造企业服务形象的途径,为企业服务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美育在我国以传统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历史发展中被纳入了道德教化的范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具有特殊功能,美育与创新教育有紧密联系,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美育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