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84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自《废都》始,贾平凹的小说中陆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系列——"打工者",这些"打工者"为融入城市艰难打拼,他们中有周敏、柳月等"拉斯蒂涅"式的个人奋斗者,有高兴、五富等进城"讨生活"的农民工。他们有各自的理想追求、痛苦艰辛、迷茫困惑,跟城市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城市是亲和而非对立的,这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作者意识到忽略城市带给"打工者"的快乐新奇的另类生存体验,对底层人群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关怀,是对人性的另一种形式的压抑与践踏。  相似文献   
92.
从口述史的角度拍摄的《我的抗战》对八年抗战进行了全面的再现,作品突破狭隘的党派视角,以真实的记忆和个人化的眼光,给人们揭开了沉重的历史帷幕之一角。  相似文献   
93.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一画"论是其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其内涵外延具有数理、事理、道理的含义,更具有本质、本元、本源等哲学本体论意义。"一画"论既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老子"道生一"、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基础,又立足于"画从心"、"乃自我立"的独创性精神,以"一画"构建了本体论、源流论、体验论、创作论、方法论、笔墨论、蒙养论等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94.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 Xun’s stories, translated by Julia Lovell and the Rangs, are to be studied from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is m...  相似文献   
95.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空间环境都有着相当程度的现实指涉,要将之转化成绘画而又要忠实于小说,就需要画家对小说所指涉的现实内容有所把握,也即图像要与语言具备某种"共相"。丰子恺熟悉江南的地域特征与人物特色,又对语言与图像这两种符号的基本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努力追求"语图共相",因而他的绘画取得了成功;而其他如刘岘、刘建庵等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与小说缺少"共相",往往归于失败。因此"语图共相"的概念可以为以图像演绎具有较强现实指涉的文学文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
郭祥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10-20,34
鲁迅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珍贵的精神资源。改革开放前后,鲁迅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鲁迅精神是一元的革命斗争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鲁迅精神是由斗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为民情怀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鲁迅精神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改变、话语体系转变、改革开放后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需要等多种因素促成的。中国共产党对鲁迅精神的阐释整合了鲁迅身上批判和建构、公共性和参与性的多种特质。新时代,应该从文明交流互鉴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入挖掘和弘扬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7.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呈现出一种父母对儿子的浓重亲情,反映出人们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个人小家庭观念。家庭观念和国家观念的激烈冲突,造成的是两败俱伤的双重悲剧。  相似文献   
98.
《诗三家义集疏》标点斠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字而误断、因不明语法而误断,因不明名物而误断、因不明礼制而误断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
本文试从鲁迅一生创作的三部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篇》着手,分析这几部小说中流露出的自然人性描写及其变化,从这一角度透视鲁迅作为该时代的一位优秀的启蒙主义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和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0.
某些大型辞书和经典文献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但绝不能把"工具"奉为圭臬,当作判断是非的标准。1981年版《鲁迅全集》关于"植树节"的注释,把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植树节"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未能订正这一错误,反而把新"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的日期"三月十二日"错误地改写为"3月20日"。相关的历史档案,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鲁迅全集》注释中的错误,而且可以为《中文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