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9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31.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毛泽东的实践观是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实践观和中国传统湖湘文化中的知行观的产物,从而具有了双重的文化特质,这一特质形成的可能性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湖湘文化中的知行观两者之间具有的相似相通之处,现实性基础是现实的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双重文化特质是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43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在时间上比并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古田会议精神等提出的时间都晚,这与遵义会议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地位很不相称,迄今为止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表述尚无一个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定论。应该从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后过程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质。结论为:勇于探索、循序渐进地追求真理的精神;由放弃对共产国际的盲目崇拜,到实现马克恩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倡导民主团结的精神;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实现独立自主、务求必胜的精神。  相似文献   
43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始于五四运动,主要研究集中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早期对统一战线重要性、革命的领导力量和斗争对象、“两个联盟”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34.
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个人学习,生活经历,使早年毛泽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化心理,自我开放,对外批判,崇尚变动这些鲜明独特的化心理,使其在各个历史阶段长期保持了兼容并蓄各种化,审视外部事物,追求创新求异的信念和化态度。  相似文献   
435.
李渔与冒襄     
李渔与冒襄于同年出生于如皋城,两人都有多方面的艺修养和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而两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有很大差别,李渔的人生道路带有商业色彩,而冒襄的活动具有政治性质,是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化人,李渔的化成就高于冒襄。李、冒有不少共同的友人,但一生未有交游,这与二的出身、际遇、性格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36.
论述了毛泽东对佛教文化的主要观点:佛教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佛教与共产党的主张有共同之处;对佛教的态度体现了群众观点;不懂得佛学是只红不专;无神论不能强制推行;佛教也应不断改革。  相似文献   
437.
邓小平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进行卓越探索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提出了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解决之后,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是发展科学技术,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明的理论,这就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38.
郁志龙 《天中学刊》2007,22(6):17-19
毛泽东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毛泽东的探索与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39.
刘少奇是我党领导人中较早阐释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代表,他在党的“七大”上代表全党第一次正式提出和系统阐释了毛泽东思想概念,从而使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为全党所接受,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前进的光辉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440.
毛泽东对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看法在新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致持发展和利用的态度,党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制定相关政策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夕,毛泽东由于过分强调私人资本主义的负面作用而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这一改变直接促成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消失,也直接决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私人资本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